•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迎你而来,“新”光闪耀——新闻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

2025-09-16 19:56

9月7日上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新生见面会在东海岸校区E座教学楼105教室举行。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余珊燕、负责人毛浩教授、党委副书记洪蒙典、副院长毛良斌、副院长丁智擘、2007级校友秦婉怡,以及各专业负责人、协调人、教研组长、2025级新生班主任及学业导师等出席见面会,活动由余珊燕主持。

见面会现场,新闻学院三百余名新生身着红色院服,活力满满。活动开始前,新闻学院2019级学生创作的短视频《开启你的全“新”体验》,带新生沉浸式感受“新传人”的学习生活。

八点四十整,见面会正式开始。余珊燕对2025级新生的顺利入学表示祝贺和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今年招生情况:本硕共录取305人,其中本科生256人、研究生49人;霍嘉衡同学以全校历史类第一成绩入读广告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仍是全校热门专业。“对事实永怀敬畏,对人民深怀悲悯,对国家抱有责任,为这个时代增加一份清晰、一份理性、一份温暖,贡献属于新传人的力量。”余珊燕表达了对新生们的期许。

国歌响起,全体肃立,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学院是大家的后盾。”毛浩致辞并介绍了新闻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提到,新闻学院多年来秉承“国际化、前瞻性、重实践”的办学宗旨。毛浩强调,新闻学院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政治素养高、人文修养好、理论基础厚、专业技能强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并简单介绍了新闻学院近三年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完善和实践教学品牌打造等多方面的发展成就。

毛浩对新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既然选择,就要安心;二是做好规划,找到方向;三是形成系统,培养能力;四是身心健康,丰富生活。他强调,成长为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方法路径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读书与实践的反复循环”。

教师代表徐少林副教授在发言中,从“面对AI技术冲击如何进行批判性反思与正确学习”“如何制定大学四年学习规划”两方面给出建议。“同学们不可以躺平。”徐少林强调,AI仅能作为辅助工具,不能代替主体性思考和学习能力,“要踏踏实实学习专业知识”。

2025级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视听方向)的庄宜青作为本科新生代表,表达了对新闻传播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清醒坚定的新闻人。”她表示,“名为新闻理想的大海”,这既关乎真相与正义,也关乎沟通与共识。她鼓励同辈人既要有扎根中国大地的信念,也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

2025级新闻传播学李姝洋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发言,她以“研究生阶段意味着什么?”向同学们发问,并表示这不仅意味着从知识接收者到创造者的转变,更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她鼓励同学们要有志于理想、有识于学业、有恒于生活、有为于时代。

见面会上半场的最后,2007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校友秦婉怡为32名“本科新生导生”颁发聘书。

见面会下半场,为扎实推进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洪蒙典以《以新闻人之名,赴新时代之约》为题讲授“思政第一课”,他围绕“一节思政课、一个小案例、一个小建议、一条小公式”为主线展开。他首先系统回顾新闻学院深耕十九载的“重访中国的西北角”实践教学品牌活动的十一次实践,并结合2025年在新疆喀什开展暑期实践产出的短视频作品,阐释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传人才”,对新生们强调要扎根国情民情,锤炼专业本领以回应时代之问。

思政课结束后,辅导员朱慧斌详细讲解了学生事务与书院工作。教务员王艾嘉介绍了各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设置和选课事项。

新闻学院学生会、导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行川媒体中心、长江新闻社和辩论队等学生组织展开推介宣讲。新生们积极发言,就加入学生组织的条件、组织的活动规划等问题向学长学姐请教。学长学姐们倾听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回答。

这场迎新见面会,既是新生触摸专业温度的初遇,也是新闻学院俯身倾听青春心声的对话。从陌生到熟悉的靠近,恰是学子与校园、热爱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文字:林海欣

图片:苏佳仪、丁心怡



上一条:工学院学子荣获第十六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下一条:暑期不暂停!再添教育部榜单内学科竞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