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理学院召开2025 级研究生新生大会

2025-09-15 18:02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11日,汕头大学理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大会在校园内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202名研究生新生——其中包括171名硕士研究生与31名博士研究生,怀揣着对科研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憧憬,正式加入理学院大家庭。研究生院院长杜虹教授、理学院院长章跃陵教授等领导嘉宾及教师代表出席大会,共同见证新生们开启学术生涯的新征程,大会由理学院党委书记林锦香主持。

“请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随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大会拉开帷幕。全体师生肃立凝视,爱国情怀在歌声中凝聚,也为这场新生盛会奠定了庄重而热烈的基调。

“立‘鸿鹄之志’,在胸怀家国中勇担使命;点‘智慧之灯’,在勤学不辍中勇攀高峰;炼‘成事之能’,在躬身实践中解决真问题。”杜虹在致辞中,以“理院人”的身份,向新生们分享了汕头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理学院的成就,并提出三点殷切期望。她勉励新生们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在研究生阶段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更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层次人才。

理学院的学科实力与培养体系,是新生们未来科研之路的重要支撑。会上,章跃陵全面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学科特色及研究生培养体系。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课程设计,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资源支撑;从导师团队“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到与国内外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机会,章跃陵的讲解让新生们清晰地看到学院“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原来学院有这么多优质资源可以利用,我对接下来的科研规划更有方向了!”2025级生物学专业硕士生朱麟在听完介绍后,兴奋地与身边同学交流。

教师代表林剑青老师则以“学术箴言”为主题,为新生们指点科研迷津。他提出,研究生阶段要完成从“学习者”到“探索者”的身份蜕变,既要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也要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面对科研中的挫折,在反复试验与论证中锤炼坚韧品格。“更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让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林剑青的话语,让新生们对科研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新生代表,25级生物学硕士马欣蕾同学分享了自己初入校园时的感受。“从报到时老师的耐心指引,到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热情帮助,校园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温暖。”她坦言,面对全新的科研环境,自己曾有过焦虑,但导师“循序渐进、沉心专注”的叮嘱让她重拾信心。“未来我会以谦逊之心求知,以务实之态做事,用扎实的积累走好每一步。”

大会还特别邀请到理学院2019届优秀校友、现北京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读博士姚烷梓分享经验。已发表22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9篇)、申请8项国家发明专利、斩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的她,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向学弟学妹们传授了文献阅读、实验设计、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用技巧。“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学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坚持中寻找突破。” 姚烷梓的分享干货满满,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恰逢第41个教师节刚过,大会现场还举行了温馨的献花仪式。新生代表们手捧鲜花,向在场的教师代表鞠躬献花。一束束鲜花承载着对老师们辛勤付出的敬意与感谢,也让“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校园中传承。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大会最后,林锦香向新生们发出号召:愿大家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志气树立报国理想,以“格物致知”的求索练就过硬本领,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恒心勇攀科研高峰,成长为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新时代卓越人才。

随着大会的结束,2025级研究生新生们的科研新征程正式启航,他们将以青春之力探索科学真理,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学术篇章,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文字:丁源

图片:严蓓钰、刘耀廷



上一条:汕大学子赴上海参加第十四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 下一条:理学院举办2025级本科生迎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