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学院党委与团委的指导下,汕头大学工学院“薪火传报宣讲团”15名成员完成了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为期九天八夜的实践中,团队以《数字技术赋能下青年革命精神传承模式研究》为课题,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探索,以实际行动诠释工科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课堂教学:系统性筑牢思想根基
实践期间,中心组织了多场专题教学与讲座。“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课程系统阐释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革命后代面对面访谈中,抗美援朝英雄和十八军进藏先辈的后人动情讲述父辈事迹,让红色信仰可感可触;国防教育讲座聚焦新质战斗力与青年责任,激励学子投身强国强军实践;“红歌教学”环节,《红星歌》等经典曲目唤起情感共鸣,坚定传承决心。
现场教学:沉浸式触摸革命历史
宣讲团先后走进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等革命旧址,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感受红色历史。队员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肃立默哀,重走红军路体验行军艰辛,自制红军餐体味革命乐观精神;在黄洋界朗诵毛泽东诗词,于南山火炬广场重温红色历史。通过“三湾改编”情景教学、编织草鞋等体验,队员们进一步理解了革命历程的艰苦卓绝,增强了历史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
课题调研:精准化探索传承路径
围绕核心课题,宣讲团展开调研。队员们前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雕塑园等地收集历史素材,录制“青春信仰”微团课;后期走进神山村,调研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作为,从政策落地、产业创新、基层治理等多维度汲取经验。课题组通过反复研讨,逐步完善数字地图架构、微团课内容体系及调研报告框架,明确任务节点,高效推进项目。
总结:赓续薪火,矢志前行
在初期成果汇报中,宣讲团以革命年代六位青年大学生为叙事主线,集中展示“三个一”成果——一套数字地图、一份课题研究报告和一个系列微团课。团队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同步宣传,累计产出21个宣传视频,总浏览量达8w+人次,有效扩大了影响力。结业仪式上,成员杨景彭作为代表发言,分享了实践感悟与对青年责任的思考。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革命历史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的“创新实践”。
图文: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