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踏遍南粤承古韵,心随文脉启新章——“星华”大学生实践团“研习南粤”教育实践活动札记

2025-07-23 22:2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汕头大学“星华”大学生实践团奔赴潮州、汕头等岭南文化元素聚集地开展实地调研。

第一站:广济楼

韩江之畔,巍峨雄壮的广济楼静静守望着潮州古城六百余载。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宏伟城楼,俗称东门楼。作为古城防御体系的重要遗存,广济楼见证了潮州的历史变迁,其斑驳的城墙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漫步楼前,触摸着厚重的青砖,同学们对这座承载着潮州文脉的千年古城,生发出无限的敬意与期待。

第二站:萧冉文化集庐

探访萧冉文化集庐,倾听潮彩非遗传承的匠心故事。黄岸然老师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潮州彩瓷的釉下彩(生坯彩绘后上釉烧成和釉上彩白瓷彩绘后复烧),工笔精细、釉彩明丽。

黄岸然坦言,潮彩学习过程枯燥漫长,独立创作一件作品动辄需要一两年甚至更久,这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再过二三十年我们做不动了,谁来继承?”这份沉重的责任感,驱使他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传承之路——面向全国免费教学。他不仅义务进校园、做公益,帮助残疾人,更是郑重承诺“只要喜爱潮彩,他就免费提供场地和材料教学!”

为了打破传统局限,黄岸然独创了“潮彩高温浅浮雕”技法。他将深厚的雕刻功底融入彩绘,耗时三年精雕细琢《牌坊街》,在7厘米厚的瓷板上刻至4厘米深,让潮州古建筑在瓷面上呈现出惊人的立体美感,同时他也鼓励年轻人将AI等科技手段或自身专业与传统工艺结合,为潮彩注入新活力。

面对传承困境,黄岸然信念坚定:“学生能学成,我就值了!”他呼吁年轻人:别惧枯燥,勇于坚持;拥抱创新,激活传统。他热忱欢迎各界朋友来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潮州文化瑰宝。

第三站:牌坊街

在潮州古城的核心地带,牌坊街如一条流动的历史画卷,23座修复完好的明清牌坊巍然矗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露天历史长廊”。状元坊、七俊坊等牌坊上镌刻的“进士”“节孝”等字样,无声诉说着潮州崇文重教、忠孝节义的儒家传统,也记录着历代潮州才俊金榜题名、德泽乡里的荣耀。

如今,这条古街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焕发着鲜活的生机。漫步其间,潮绣的精细、手拉朱泥壶的匠心、工夫茶艺的雅致,在沿街老字号店铺中一一呈现。非遗传承人一边展示精湛技艺,一边讲述文化内涵,让传统手艺“看得见、摸得着、买得起”,真正走进现代生活。

第四站:侨批文物馆

走进侨批文物馆,泛黄的信纸静静诉说着一部跨越山海的血泪史。这些被称为“银信”的特殊家书,既是华侨寄给亲人的牵挂,更是倾注血汗的养家汇款。十几万封侨批铺展开近两个世纪的奋斗画卷——海外谋生的艰辛、支援家乡的赤诚、抗战救国的热血,都在这一纸家书中凝结成永恒的记忆。

走出展馆,同学们的心仍被深深震撼着。侨批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代代华侨用生命书写的家国史诗。这份“艰苦创业、心系家国”的精神力量,正激励着新时代青年珍惜当下、砥砺前行。来到这里,触摸华侨先辈的温度,让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成为同学们继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第五站:开埠文化陈列馆

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时光仿佛倒流至1860年——当汽笛声第一次响彻汕头港,这座小渔村便开启了向繁华商埠的华丽蜕变。三层展厅犹如一部立体史书:一楼壁画重现开埠盛景,二楼老照片诉说城市变迁,三楼则记录着经济特区的腾飞传奇。

泛黄的贸易单据见证“百载商埠”的辉煌,精致的街景模型演绎中西文化的碰撞,发展影像记录着“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汕头的基因里,始终跳动着“海纳百川”的开放脉搏。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正是先辈们的包容胸襟与创新胆识,铸就了这座城市的不朽灵魂。

第六站:小公园

漫步在汕头老城的中心,小公园的骑楼老街静静矗立,脚下斑驳的石板路,两侧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每一处雕花、每一道廊柱,都铭刻着1860年开埠以来的商埠荣光。这里不仅是汕头的“城市原点”,更是潮汕人共同的情感地标——对老一辈而言,它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市井烟火;对年轻人来说,它是怀旧情怀与潮流文化的奇妙融合。

如今,经过保护修缮的骑楼街区已焕发新生。漫步其间,非遗手作的精巧、潮汕美食的飘香、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无一不为建筑增添生机。骑楼连廊下,传统与现代交织,完美诠释着“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从潮州古城的千年智慧,到汕头侨批的家国情怀,这次“研习南粤”之旅让同学们深刻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生机。同学们不仅是历史的认知者,更要成为守护者,守护建筑的精神载体;要做创新的传播者,用科技让传统焕发“潮”范,如潮彩般点亮时代;更要做积极的参与者,在动手体验中让文化可触可感。南粤大地展现的包容与新生,激励着青年一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主动投身文化传承的时代洪流,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如釉彩般更璀璨的光芒。

图文:工学院



上一条:探潮汕古韵,筑文化新梦——“潮筑善启”突击队赴旧住村开展义教实践活动 下一条:“双百行动”进行时丨附一院帮扶基层医院再发SCI收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