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理学院、至诚书院携手广东海兰图环境技术研究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第五期之“践行生态文明,共绘海上蓝图”活动圆满收官。来自理学院、至诚书院的学生代表走出校园参加广东粤电惠来电厂一期工程围填海项目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增殖放流)工作,在海洋生态实践与企业探访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中,收获了一段意义深刻的学习之旅。
当天凌晨5点,天色未亮,广东粤电惠来电厂作业区码头已亮起盏盏灯光,苗种验收工作准时启动。3位同学负责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他们手持测量工具和记录本,与技术人员一同围在装着黄鳍鲷,黑鲷和斑节对虾幼苗的容器旁。技术人员指导同学们用精密的电子秤称量苗种的重量,并用量鱼板测量苗种体长,仔细核对每一批次苗种的规格是否达标;接着协助验收人员观察幼苗的健康状态,判断其是否存在病害隐患。
“大家看,这尾鱼苗的鳞片完整、游动活泼,这就是健康苗种的表现。”技术人员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验收标准,“而如果发现苗种体色异常、行动迟缓,就要单独挑出,不能用于放流。”协助验收的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凑近观察,遇到疑问便举手提问。其中一位同学还主动提出:“我们可以给不同状态的苗种分类记录,这样更方便后续筛选。” 这一建议获得了技术人员的认可。在验收过程中,大家认真细致地对苗种数量进行清点和记录,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7点,晨光洒落,完成严谨细致的苗种验收准备工作后,23级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卢文韬和23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何毅杰登上放流船前往靖海海域,亲手将健康的海洋生物幼苗放归大海。“这些都是我们仔细验收过的鱼苗,一定要轻放,让它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参与过苗种验收的同学提醒着同伴。
在增殖放流过程中,专业人员现场详细讲解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从生物习性到放流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学们全神贯注聆听,认真操作。每一株幼苗的投放,都是对海洋生态恢复的一份贡献,大家深刻体会到海洋生态保护的不易与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海洋强国建设参与者的责任。
结束海上实践后,同学们参观了广东海兰图公司在广东粤电惠来电厂的海洋生物资源修复现场。在探访过程中,海兰图的领导串联起各参观区域,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面对现代化的海洋环境与生态修复设施,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反馈海洋环境数据,高效的修复技术有条不紊地运作,同学们近距离观察、积极提问,深入了解科技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强大作用,打开了海洋生态保护的全新视野,对未来海洋生态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活动最后,大家同海兰图的工作人员开展“海洋强国”主题座谈,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引导同学们围绕青年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使命畅所欲言。大家从自身专业出发,提出对海洋事业发展的见解。通过交流,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强国有我”的担当意识在心中扎根,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投身海洋强国建设。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第五期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增强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与青年担当。
文字:卢文韬、丁源
图片:卢文韬、魏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