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汕头大学正式成立二十四节令鼓队。自鼓队成立以来,二十四节令鼓及其文化精神在汕大校园落地生根,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方面贡献汕大力量。
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彰显中华文化的张力,以非遗色彩浸润国际和声,融合潮汕地区的文化风貌与汕大校园特色,在一次又一次的刻苦训练中,为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截至目前,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已参加《夏至》——汕头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表演、《一起向未来》——汕头大学校运会开幕式表演、《鼓点缤纷》——文学院第三届多语言文化季闭幕式演出《迎宾潮响》——“赓续与融合:媒介全球化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欢迎表演、《开场潮响》——2024年度年会暨服务营销理论与实践前沿论坛非遗主题晚会表演、《凤凰迎宾》——2024亚太地区PBL医学教育国际会议开幕式表演等多次表演,以磅礴有力的鼓点,奏响了非遗传承的乐章。
鼓队建立:应运而生,根植传统文脉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非遗进校园的号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3月6日下午,汕头大学举办了二十四节令鼓队成立仪式。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二十四节令鼓创意人、南方大学学院文化委员会主席陈再藩先生应邀专程莅校,为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授旗创队。
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由30名热爱非遗文化的学生组成,并邀请潮響鼓社作教学指导。一群来自不同专业、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炽热热爱的汕大学子,汇聚在一起,组建成弘扬非遗魅力的青春力量,更为全球潮汕青年搭建起守护文化根脉的精神灯塔,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尽管鼓队在创立初期,队员们技艺水平参差不齐、训练场地有限,但凭借着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队员们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鼓队得以稳步发展壮大。随着近年来潮汕文化火热出圈,他们深知自己手中敲响的不仅是一面面鼓,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要守护好潮汕文化等中华文化瑰宝,使中华文化精神薪火相传。正如陈再藩先生所言:“流动是文化的生命特质”,二十四节令鼓以“文化内爆力”震撼人心,其刚劲激越的鼓点既是对农耕文明集体记忆的传承,更是对中华精气神的现代诠释。
鼓队训练:刻苦磨砺,铸就精湛技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于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的队员们来说,每一次精湛表演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训练与辛勤付出。
鼓队的日常训练以“基础扎实、纪律严明”为准则。每周周末,队员们都自发地前往体育馆训练,每场训练需搬运近40公斤的节令鼓,徒步往返于器材室与体育馆,这也成为每次训练的“热身项目”。为减轻负担,鼓队常招募志愿者协助搬鼓,但仍有多名队员因长期负重导致膝盖瘀青、手掌磨茧。潮響鼓社教练文俏媛强调:“搬鼓是基本功,吃苦耐劳方能铸就团队精神。”在此指导与要求下,队员们不断挑战自我,从最初难以扛起鼓具,逐步成长为能够迅速、高效完成布阵与变阵的鼓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与蜕变。
此外,每当重要演出临近,队员们更是开启了高强度的加练模式。这些特殊时期,他们不仅要保证日常课程的学习,还要挤出更多课余时间投入训练。从单鼓节奏、双槌配合再到阵型走位,逐项打磨,反复排练。历经多次训练,队员从生疏到默契,最终实现鼓点整齐划一、动作刚柔并济。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除了日常的艰苦训练,成员们还积极学习并深化对二十四节令鼓文化的理解。2024年11月13日,鼓队前往潮州市潮響鼓社进行参观学习,潮響鼓社社长李康迪现场为汕大师生讲解二十四节令鼓的发展历程。
日常艰苦训练,配合上文化熏陶,不仅为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队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令鼓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鼓队演出:闪耀舞台,传播非遗魅力
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终于迎来了展示非遗风采、传播非遗文化的时刻。他们活跃在各类舞台上,用激昂的鼓点、精湛的技艺,向广大观众展现了二十四节令鼓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2024年5月,鼓队入选2024年毕业典礼开场表演节目。时值盛夏,晴雨不定,队员们每周末下午在体育馆加练2小时,训练中鼓手需保持击鼓力度均匀,稍有不慎便因汗水导致鼓棒脱手而影响效果。毕业典礼上,鼓队以磅礴鼓声点燃全场,成为典礼最难忘的瞬间之一。仅仅六节课,鼓队成员就掌握《夏至》整个节目的编排,通过艰苦训练,最终在毕业典礼现场向全校师生传递了非遗魅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二十四节令鼓所蕴含的磅礴力量。
为迎接12月校运会开幕式,鼓队启动第二批队员招募,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新生队员就此登场。开幕式演出主题分三幕:“浴火重生”以低沉鼓点模拟火焰燃烧;“振翅蓄力”通过节奏渐强展现力量积蓄;“翱翔未来”则以疾速连击配合旗舞,象征冲破桎梏,过程中还需与团体操团队进行配合,使得整体节目既有节奏变化又有整体美感。为呈现“凤凰展翅”的视觉效果,队员需在30秒内完成3次阵型变换,稍有延迟便会影响整体。12月4日校运会开幕式上,《一起向未来》表演震撼全场,鼓队与团体操团队零失误完成高难度协作,收获师生一致赞誉。新队员们在这次演出中迅速成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非遗传承的决心与热情,也为鼓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每一次演出中,鼓队队员们都全力以赴,将自己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理解融入每一个鼓点之中。他们用激情与汗水,让二十四节令鼓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关注非遗文化。
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坚定践行者,在未来的征程中,将继续以鼓传声,用激昂的鼓点奏响文化传承的强音。
文字:林其桦 廖焕鹏
图片: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