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带领青年学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漳州东山县的路线,深刻感受乡村巨变、学习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感悟与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提升育人实效,11月9日,王风奇、丁源等50名理学院师生党员迎着晨曦,踏上东山这片热土,用心循迹“东山之行”。
师生党员首先来到谷文昌纪念馆。“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在20世纪50年代的“东山沙岛”,这样一句誓言掷地有声,生动诠释了谷文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在纪念馆内,师生党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实物,重温谷文昌带领东山军民与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风雨历程,感受其艰苦创业的精神,目睹东山县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随后,师生党员来到庄严肃穆的谷文昌纪念碑前,向谷文昌同志行三鞠躬礼,以此表达对这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敬献花篮后,谷文昌纪念碑前,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见贤思齐,绿色丰碑映千秋,师生党员循“东山之行”看“为民造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谆谆教诲,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谷文昌那样做人、为政,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金秋时节的澳角村,岛礁星罗棋布,渔船丰收满仓,游人踏浪嬉戏,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在澳角村,师生党员深入了解了这个小渔村从“靠海吃海”到“向海图强”的蜕变历程——如今的澳角,立足“海”的优势,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
现场感知远比书本描绘更为直观和震撼。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江龙宇表示:“放眼广袤乡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一个个‘土特产’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汇聚成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的新图景。这一过程中,我们的青蟹、金贝、龙须菜等也可以融入其中,为当地产业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岵嵝山下的关帝文化产业园依山临海,气派巍然。园区内的东山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600多年岁月的承载与积淀,一件件生动传神的雕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鎏金画,都在静静诉说着厚重历史与悠久文化。
在这里,师生党员不仅学习了关帝文化,还体验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意识到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力量。
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上战秃山头,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在141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治服风沙、发展生产,贫困如潮水般退去,荒岛变成了宝岛。
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师生党员们来到了“百里木麻黄”,在这里,谷文昌同志当年种下的木麻黄在风中傲然挺立,伴随着海风吹拂,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谷文昌身体力行带领东山人民防风固沙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由衷钦佩谷文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夕阳西下,一天的学习即将结束,党员们对东山岛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乡村振兴政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思想觉悟,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华历史文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与决心。
文字:丁源
图片:曹玮、梁伟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