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汕头大学举办第二十期“长江大讲坛”,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谈《今注本二十四史》

2021-09-28 15:20

9月27日下午,汕头大学第二十期“长江大讲坛”在图书馆演讲厅举行,主讲嘉宾《今注本二十四史》出品人、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先生为师生们作《我们为什么再次编修二十四史》的主题报告。

“《今注本二十四史》基于‘二十四史’而编纂,开‘史家注史’的先河。”王石表示,《今注本》注入了近代以来不同史学家对二十四史的研究成果,融古代典籍与现代诠释为一体。讲座伊始,王石讲述了编修二十四史过程之艰辛,并对二十四史进行介绍。二十四史,也称“正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资料显示,二十四史共计 3217卷,约 3700 万字,记述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王石认为,二十四史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以人为主体,二是后朝写前朝的历史,三是文辞典雅。他说:“文言文带有中国文化中文本的庄严,是不可代替的”。他还说:“二十四史是一个屋子,但还有一个屋子比它更大,那就是历代学者研究二十四史的著作文章和考古成果”。由于《二十四史》仅前四史有残缺古注,且是文言文,对读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阅读难度极为大。王石说,中国读完《二十四史》的人数不超过个位数。为此,编纂者把重要的注解都放入《今注本》,历史上的一个词、一件事,都能找到关于它的所有记载。因此,再次编修二十四史,将为后人阅读和研究《二十四史》带来极大方便。

王石介绍,此前“二十四史”曾有三次大规模整理:乾隆四年“钦定”的“武英殿本”;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印行的“百衲本”;1958年至1974年中华书局修缉出版的“点校本”。《今注本》编纂工作始于1994年,是第四次对“正史”文献进行大规模整理。在张政烺、何兹全等史学名家带领下,中华文促会联合6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300多位历史学家共同参与。《今注本》形成精校精注的 24 种正史共 600 册,总计约1.4亿字(校勘注释约1亿字)。

讲座尾声,王石还谈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想。中国智慧其实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古人云‘六经皆史’即是此意。《今注本》不仅是一部庞大的文史书系,更是融通古代典籍与现代诠释的一项工程。讲座中,王石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本期大讲坛由校党委书记姜虹主持。她希望广大师生从王石先生的报告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过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播中华文献典籍,满怀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长江大讲坛”是具有汕头大学特色、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学校立德树人,开展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大讲坛以专题学术讲座或形势报告会等为主要形式,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等有关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领袖担当主讲人。自2017年开设至今已成功举办20期,原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主席刘明康教授担任首期嘉宾,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教授、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建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院士、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谭炳才研究员、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教授、中国科学院高德利院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细康博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录频道副总监冯雪松、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创始人曾光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俞大鹏院士、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教授、中国科学院赵国春院士等先后应邀莅校开讲。

文 20新闻 李芷滢 图 18新闻 李德文 19新闻 文国辉 责编 吴斌




上一条:汕大理学院徐从康教授团队再获2021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新材料”小组一等奖 下一条:汕头大学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