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志ASPIRATION
  • 有识KNOWLEDGE
  • 有恒PERSEVERANCE
  • 有为ACHIEVEMENT

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5级本科生邓梓祺在《物理化学快报》发表研究论文

2019-10-25 03:10

近期,在李明德教授指导下,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5级本科生邓梓祺,围绕其毕业设计课题“探究二苯甲酮纳米晶的光物理和光化过程” 进行了研究,以“Revealing Ultrafast Energy Dissipation Pathway of Nanocrystalline Sunscreens Oxybenzone and Dioxybenzone”在中科院JCR分区化学一区《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物理化学快报》是美国化学协会(ACS)旗下研究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TOP期刊,《物理化学快报》入选了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的期刊(化学总共10个期刊)。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光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表面与界面现象和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

有机纳米晶是粒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晶体,它能在保持晶体结构的同时分散在溶液中,因此在光催化、OLED、化学传感器、生物探针、荧光材料、非线性光学器件和高密度信息储存等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二苯甲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常用的紫外吸收剂,在化妆品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防晒剂角色,传统的防晒剂都是以溶液相分散的。结合化学系广东省有序结构材料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我们利用再沉淀法制得粒径为100-400 nm的羟基二苯甲酮以及二羟基二苯甲酮的纳米晶体。利用时间分辨率为10-15秒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跟踪探测羟基二苯甲酮纳米晶与溶液相中的激发态能量耗散过程。相对于溶液相,羟基二苯甲酮纳米晶被紫外线激发后能更快地完成能量耗散的循环。而后通过理论模拟计算,揭示了这两种防晒剂分子能量耗散的机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揭示了晶体中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是导致了羟基二苯甲酮纳米晶更快完成能量耗散循环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羟基二苯甲酮纳米晶能更快的完成能量耗散的循环,这意味着它会有更好的紫外光吸收效率,因此羟基二苯甲酮纳米晶能提升防晒霜的防晒效率。并且羟基二苯甲酮纳米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紫外光照很长时间都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会自发地聚集,这个发现给防晒化妆品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一研究工作于2019年10月以汕头大学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J. Phys. Chem. Lett. 201910,6499-6503)。详细信息见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lett.9b02592

另外,化学系14级本科生梁润辉也在李明德教授指导下以“Unveiling the Photophysical and Photo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 of Naproxen via Ultrafast Femtosecond to Nanosecond Laser Flash Photolysis.”在中科院JCR化学二区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一篇(Runhui Liang, Shan-Shan Sun, Guanheng Huang, and Ming-De Li*. Chem. Res. Toxicol. 2019, 32, 613−620.)。

(理学院) 责编 吴斌

 

上一条:情系母校 共添新绿——汕大1989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校友回校捐赠香樟树 下一条:汕头大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第二阶段)暨中心组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