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学院海洋科学专业20级本科生周芷冰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发表研究论文,题目为“Sedimentary records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volution and source-sink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70 ka”(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5.105059)。
南海作为亚洲重要的边缘海,其沉积记录对于理解东亚季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海北部SCSZ22-3孔沉积物开展沉积学、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识别出7万年以来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台湾西部、吕宋岛和华南地区;通过高分辨率粒度端元分析,提取EM2组分为替代指标重建了东亚夏季风演变过程,其显著的D-O旋回和H事件特征指示东亚季风对高纬度冰盖变化存在响应;频谱分析进一步揭示EM2变化包含18.7 ka岁差周期、11.7 ka半岁差周期以及5.9 ka、2.3 ka、1.2 ka等半轨道周期,表明东亚夏季风演化同时受到低纬度热带过程与高纬度冰盖变化的共同影响。本文为深入开展千年尺度晚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沉积记录证据。
周芷冰(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5级硕士生)和刘焕好(23级硕士生)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中波教授为通讯作者,汕头大学为第一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赵德博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赵绍华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孙军副研究员、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王洋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王楠副教授和同济大学杨守业教授等是本文的共同作者。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是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其涵盖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旨在推动对行星变化的多学科认知,并增进对全球尺度系统变化过程的理解,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一区Top期刊。本文是汕头大学海洋地质团队2025年在该期刊发表的第2篇文章,上一篇为“Magnetic evidence of redox transition event in the Okinawa Trough during the early-middle Holocene and its links to the Kuroshio Current evolution”(https://doi.org/10.1016/j.gloplacha.2025.104699),王峰博士为第一作者,王中波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文: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