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新书发布媒体见面会(以下简称见面会)在桑浦山校区淑德书院举办。校党委书记唐锐,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敏出席见面会。党委宣传统战部、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见面会。
本次见面会由唐锐主持。他表示,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中国正以“教育数字化行动”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学校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将智慧教育作为深化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他指出,在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一书的发布,既是对过往的探索经验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也展示了学校以“智慧教育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教育变革贡献岭南智慧”的担当。
成果展示:三十年探索结晶提供地方高校实践范本
会上播放了汕大智慧教育探索和实践成果展示片。视频生动展现了学校智慧教育的全景:AI科创平台上师生调试机器人竞赛代码、智能医疗检测平台利用25万张眼底影像数据训练AI诊断模型……镜头串联起“硬核技术”与“人文关怀”交织的教育场景,直观呈现学校从数字基建到AI赋能的创新跃迁。
汕头大学的智慧教育建设经历了从数字化校园到智能化教育的三十年跨越。自1990年起,从第一台校园网服务器建设,到如今的“私有云+数据中台+业务应用”架构,学校一直走在高校信息化的前列,智慧教育建设涵盖诸多领域,成果丰硕。
系统创新:六大维度构建“五位一体”智慧教育
为更好地总结学校智慧教育探索历程,系统呈现了学校的理念、实践与思考,郝志峰教授和陈敏教授组队编著了《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一书。作为主编,郝志峰在见面会上介绍了该书的创作背景、内容概览和创新亮点。
该书以“智慧教育一体化改革”为主线,从战略发展、教学融合、学术研究、管理服务、国际交流、未来展望六大维度,构建了“智慧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的五位一体体系,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实操指南。郝志峰重点分享了四大创新实践:一是智慧教学融合理念与实践,通过理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四类课程案例,展现AI赋能课程建设与项目式实践教学;二是智慧学术研究理念与实践,展示了智能制造实验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眼科疾病AI检测平台实现医学与AI技术深度融合;三是智慧管理服务理念与实践,展示了学校打造数字书院、智慧校园系统,配套AI素养培训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生态;四是智慧国际交流理念与实践,展示了学校推出“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课程,慕课资源成功“出海”,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郝志峰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汕大的智慧教育实践,正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能力培养更有深度。他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教育的新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扩大国际合作,构建更广阔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标准引领:解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助力破解应用难题
作为《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配套成果,学校于4月7日发布了《汕头大学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以下简称《参考指引》)。《参考指引》是学校紧扣国家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部署,深入贯彻《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的校本化实践。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来佑彬在会上解读时指出,该指引聚焦“教、学、评、管、研”五大核心场景,系统梳理智能备课、个性化学习诊断、AI辅助学术分析等18类高频教育教学应用,提供46个可复制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为高校提供可落地的AI教育应用框架。
媒体聚焦:深度思考教育数字化未来
在媒体互动环节,记者围绕智慧教育的技术应用、实践成效及未来挑战踊跃提问,校领导及专家逐一解答。现场讨论热烈,话题涵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包括如何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场景、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的调整、推动智慧教育赋能教师提升等。问答间既有对汕大具体案例的探讨,也有对宏观战略的思辨,展现出智慧教育探索的多元视角。通过交流,汕大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得到进一步阐释。
汕头大学三十年智慧教育实践贯穿“数字基建奠基—技术融合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三大阶段。此次新书的发布,也标志着学校从“改革试验田”向“经验输出者”的角色升级。随着《新时代汕头大学综合改革方案(2025-2027)》的全面实施,学校将继续贯彻“智慧教育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教育理念、制度、文化的系统性变革”这一做法,以改革勇气探索未来之路,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汕大方案”。
来源:教务处 汕头大学新闻中心
文字:周梓扬 卓燕淳 刘祥玲 叶楠楠
摄影:由佳隆 叶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