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风采 | 探访能源基地,传播双碳文化

作者: 时间:2025-09-10 点击数:

20257月,化学化工学院师生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清洁能源基地的实地调研到中学校园的科普宣讲,师生们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理论与实践、高校与社会的绿色桥梁,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环保担当。

探访能源一线,开展深度调研


73日上午,师生一行抵达华能南澳风电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广东省重要的风电示范项目,该基地依托南澳岛优越的风力资源,展示了风力发电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及环保效益。在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中心及科普展厅,深入了解风电从资源开发到并网发电的全过程。







73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华瀛LNG接收站。作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项目,该接收站承担着液化天然气(LNG)的储存、气化和外输任务,是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保障。在接收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LNG储罐区、码头装卸设施及中央控制室,详细了解LNG的工艺流程、安全管理和低碳价值。






工作人员介绍,LNG作为过渡性清洁能源,在降低煤炭依赖、减少大气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还将与氢能等新兴能源协同发展。同学们就“LNG在双碳目标中的定位”“接收站的应急响应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



践行双碳战略,播撒绿色种子


79日,调研归来的师生们带着实践收获,走进溪南中学开展“双碳文化进校园”科普活动。45名服务性劳动课程学员分为九组,通过主题宣讲和情景剧演绎,为中学生们打造了一场立体化的环保科普盛宴。




六组科普宣讲围绕“双碳”主题展开多维度解读:《拆穿“漂绿”谎言》剖析商业环保营销乱象,提升绿色消费鉴别力;《潮汕低碳密码》从本土饮食文化切入,诠释可持续生活方式;《汕头风电之路》结合实地调研,展示新能源转型实践;《探秘废弃物新生》揭秘资源再生技术;《新能源汽车科普》解析绿色出行方案;《循水之道》聚焦水污染防治。各组内容既立足专业深度,又注重通俗表达,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对比、互动实验等形式,构建起从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知识链。





三组情景剧以艺术化手法传递环保理念:《绿韵绕街坊》通过社区生活场景,生动演绎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海底聚会》以拟人化海洋生物视角,展现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森林法庭》创新采用庭审形式,科普温室气体与环境治理知识。剧目融合戏剧冲突、地方元素与科学内涵,在轻松幽默中引发思考,让环保理念入脑入心。




从华能南澳风电基地的清洁能源实践,到华瀛LNG接收站的低碳技术探索,再到溪南中学课堂的双碳文化传播,这场跨越产学研的绿色行动,不仅展现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更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责任意识。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专业之力服务双碳战略,让更多青年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共同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END

初审|缪琪美 复审|田溢汕 终审|卢桌彬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