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馨要闻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书院动态 > 德馨要闻

传承与传播 用剪纸讲好潮汕故事——德馨书院开设“传统文化”课堂,探索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2021-09-09




为推进书院第二课堂建设,打造书院“人文艺术”特色,发挥“非遗文化”育人功能,传承优秀民间剪纸技艺,本学期,德馨书院开展为期4个月的“非遗剪纸·传承工匠精神”课程活动,师生共同探索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

剪纸工匠 走进书院第二课堂

潮阳剪纸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与潮阳英歌舞、潮阳笛套音乐并称“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同时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具有强烈而鲜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增强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理解,书院工作坊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潮阳剪纸”传承人肖娟丽老师现场传授剪纸技法和剪纸相关理论知识,将剪纸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中华文化传递给学生。

潮阳剪纸精巧秀丽,以对称为主,尤以疏密有致的“花中套花”布局最具特点;样式多以福禄寿诞、子嗣绵延、五谷丰登等祥瑞题材为主,亦有表现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市井风情等日常生活内容的题材。在繁复而细腻的一剪一划中,一张张普通的红纸便化作生动的蝴蝶、精致的花朵……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尽管成品稍显稚拙,但透露出别样的趣味与欢娱。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前进大潮流中,剪纸于年轻一代而言成为一项缺乏熟悉感的传统民间技艺,面临着传承人才缺失的危机。书院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与民间文化传承间的断层,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走进高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机遇,同时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民间智慧与审美,感受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

剪纸技艺 用“创新”传承文化

随着新生活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依托于传统民俗的剪纸逐渐被品类繁多、花色各异的印刷装饰品取代,日渐淡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好发扬剪纸技艺,以创新图式设计吸引年轻人投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将民间智慧发扬光大成为传承意义之所在。在肖娟丽老师看来,生活中的各类风景皆可成为创作题材,她鼓励同学们从汕大取景,剪出自己眼中的汕大之美,肖老师亦为纪念汕大建校四十年精心制作“汕大真理钟”剪纸作品,形象生动,美不胜收,以剪刀收纳万千风景,让剪纸的风采愈生光辉。

用剪纸表达反腐倡廉、劳动模范等新时代内涵,将剪纸与旅游景点、革命故事等相结合,不少学员于课程中萌发别样的创意构思。学员陈冉同学与他的伙伴们则正在开展用剪纸元素为汕头做旅游地图和文创纪念品的创新项目。每一个创新意识均融汇着最真挚的情感,学生们用剪纸表现出热爱、梦想和生命的别样美,实现从指尖到心灵的跨越。

传承创新 用剪纸传播潮汕故事

博大精深的潮阳剪纸饱含潮汕风土人情与地方文化,在不断融合国内外的艺术潮流来反哺自身不足走向世界过程中,成为传播潮汕文化与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一把剪刀,一张纸,便可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慕名而来的汕大留学生深深震撼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美,为剪纸的独特魅力所折服,这就是中国剪纸!

剪纸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份土生土长的中国红,用剪纸记录时代,用艺术拥抱生活,这就是最美的延续与传承。这一把小小的剪刀,拥有着纵横千里的气势,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在传承创新中剪出文化自信,让剪纸工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