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蒂夫·麦柯里大师看摄影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27

11月25日下午,由知行书院主办,摄影协会承办的第一期“艺术与人生”系列活动在书院戏剧厅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协会指导老师凌学敏讲解和分享史蒂夫·麦柯里大师的摄影作品。

活动由摄影协会副会长黄美琦主持,戏剧厅全场座无虚席,八十余名师生共同欣赏大师作品。

 

史蒂夫·麦柯里,美国著名职业摄影师,《国家地理》杂志首席摄影师,曾获美国全国新闻摄影师奖,4次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一等奖,罗伯特·卡帕金奖等。

 

“有没有人买过摄影集?”、“除了史蒂夫·麦柯里,有没有人认识别的摄影大师?”凌学敏在讲座一开始就接连抛出两个问题,回答他的是一片沉默。他震惊地重复了四个“为什么”,不敢置信。


凌学敏与史蒂夫·麦柯里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出生于缅甸,在开始学习摄影时,看到的就是史蒂夫摄于缅甸的作品,当时的他甚至不知道史蒂夫·麦柯里是谁。受他的影响,凌学敏拍摄出摄影生涯的第一部作品。


他向观众展示史蒂夫的动物影集。几乎每换一页幻灯片,他都感慨史蒂夫观察角度、抓拍时机的微妙。


由大及小、由远及近、视觉只有一个中心点……学习史蒂夫的作品能获得摄影知识。在史蒂夫的拍摄花絮里,凌学敏发现他非常喜欢摆拍,而且是有技巧的摆拍:他与被拍摄者不断聊天,但目光从不离开取景器。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拍摄技巧,它能跨越语种,甚至是人种。“我的动作、眼神、声音能让潮汕人感到亲切。”凌学敏笑了起来。他听不懂潮汕方言,却能拍摄出潮汕古村落作品,因为他懂得如何沟通。当他提起潮汕,他坚定地说:“潮汕是我永远的主题。”


然而,除却大师作品赏析,凌学敏谈到更多的是“摄影教育”。


摄影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期间涌现出的艺术家却很少被人了解,有关的教育不受重视,“我很心疼他们”他无奈地说。回忆自己在汕大十年的执教生涯,他发现学生很少去关注摄影大师及其作品,他不禁感到惋惜,“这样拍出的只是图片,不是摄影作品。”


有人说:“大师的照片很多人都能拍出来。”在凌学敏看来,他们只是在模仿,大师为什么能成为大师?因为大师有独立的思维模式去创造。就像史蒂夫说的,“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带给你一个故事。”


每张有故事的照片背后,都含有摄影师的汗水。凌学敏被人用金钱衡量过照片,也被人要求过给原图当电脑桌面。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这就是摄影教育:你不能直接要摄影师辛辛苦苦拍出来的照片。”


“摄影是能影响、改变人生的。”凌学敏感叹道。史蒂夫只花费不到5分钟拍摄阿富汗少女古拉,这5分钟内所包含的故事促使人们不断行动,改善古拉的生活,资助失学女童。同时,这5分钟也成为史蒂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花费了17年去寻找当初作品中的女孩。

 

凌学敏立志寻找更多有着类似意义的照片,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五到六张。在凌老师的引导下,现场观众学习如何去分析大师构图,体会照片传达的情感。讲解结束后,同学们争先提问。面对同学诸如“如何看待后期修改照片”的疑问,他告诉同学:“真实才是摄影,相机是不会说谎的。”


讲座最后,凌学敏赠予两位同学个人摄影集。知行书院党总支书记洪蒙典老师为凌学敏颁发导师聘书并合影留念。

 

和成千上万人拍摄相同的照片,那不是摄影,那只是图片而已。多看好的大师作品,翻阅摄影集,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凌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