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怀着对志愿服务的热忱,汕头大学淑德书院暑期大凉山行之越西分队扎根于越西大地展开了实践。
远处是重重巍峨高山和蓝天白云,近处是错落的建筑和无垠的经济作物田野。在越西这片天地,我们的三个团队散落在不同的服务地点,背上背包,跟随当地人民的脚步,聆听大山的故事,感受大山的脉搏,用脚步丈量越西大地,用行动书写着与大凉山的故事。
至今,筑梦凉山安全伴团队、索玛花开实践团及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已顺利开展多项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行程满满,收获也满满。
紧密围绕儿童安全教育课题,在7月13日与14日,筑梦凉山安全伴团队陆续开展了社交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通过知识竞赛、手泥制作交通标识活动与户外交通游戏等形式引导小朋友们学习社交与交通安全知识,旨在提高儿童的社交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20级法外专业的余晓惠同学在社交安全教育授课过程中,与孩子们一起观看并跟读有关花木兰的电影和诗歌。她说,这个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社交安全的知识,还通过游戏、电影和诗歌等形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女性英雄的了解和认同。
与此同时,她也带领孩子们明白了女性在社会中同样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勇气。她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索玛花开团队自13日起在北城小学陆续开展有关世界地理、国家安全、环保自然、民族文化等主题课堂。
在国家安全课堂上,队员们带领孩子们明白保护国家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孩子们的学习反馈,22级英语专业的张馨尹同学认识到培养孩子们的国家安全观无比重要:某些实施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不是因为不爱自己的祖国,而是因为无知——不知道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只有通过这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新一代。
在环保自然的拓染小课堂上,孩子们用鲜艳的花朵在方巾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22级行管专业的官秋茹同学感叹,不少孩子制作的拓染作品精致可爱,将大自然的美丽留在小方巾上。通过动手不仅提升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也教会他们善于利用旧物。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明白一定要认真谨慎、讲究方法且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事的道理。
围绕《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7月13到15日,蒲公英团队先后前往了中所镇、大瑞镇等六个村镇开展访谈和家风家教主题宣讲活动。
21级网新专业的辜晓莹同学在中所镇家庭亲子活动中,从这些家庭的家风里感受到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的刻板印象在一户一户慢慢地改变。
21级广告学专业的廖惠琳同学在足吾村的家风家教座谈会上,了解到当地部分妇女文化水平较低,有的仅有小学文化,这是过去教育的不足。她也认识到只有通过与当地的村民多多沟通,才能得到真实的民生信息。
7月15日上午,越西分队来到被称为“成昆铁路线上彝绣第一村”的呷古村调研彝绣。
彝绣展览馆内,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绣娘现场展示彝绣。众人亲眼欣赏到独具民族韵味的彝绣,近距离接触了一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研结束之际,广场奏起古老的彝族音乐,身着盛装的彝族朋友们拉起队员们的手围成大圈圈一起载歌载舞,气氛无比欢乐热烈、令人不舍。
下午,三位队员来到贡莫镇,跟随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解贡莫镇的民风民俗、自然人文。据了解,贡莫镇是越西县过去的县城中心所在地,前几年附近山上的村民响应国家异地扶贫搬迁号召至此安居乐业。
关于当地教育,工作人员谈到当地当代父母吃过没文化的苦,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无论贫富均大力支持家中孩子上学读书,且多数家庭会平等供男孩女孩上学。
当地大力施展控辍保学政策,对于在义务教育年龄段内不继续上学的孩子,政府各部门和学校会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滴灌式劝返。
听着这位工作人员的娓娓道来,更感脱贫攻坚之伟大、控辍保学之关怀有爱。
当谈及民族性格,工作人员着重讲到彝族人民有浓厚的乡土情节。过去,唯有外出务工方可赚取足够的钱财供养家庭,大量人员不得不离开家乡。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当地就业岗位增加,越来越多彝族青年愿意回到家乡发展。
途中,一行人看到大片的烤烟叶地,几位当地妇女正在采摘烤烟。她们在烤烟叶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如此辛苦的采摘工作大概可以获得70元的报酬以贴补家用,赚钱非常不易。
22级英语专业的张馨尹同学不禁感慨,尽管每日工资不太高,她们仍然任劳任怨,并热情地回答队员的问题。这些妇女的坚持和乐观让她敬佩不已。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她也希望能够为这些妇女争取更好的待遇和福利。
通过这几日三个团队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和走访参观学习,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越西的各项情况,希望我们绵薄的青年力量能为越西大地带来更好的变化。
扎根成昆线,服务大凉山。我们怀揣着对志愿服务的热忱,在越西大地向下扎根,并汲取向上的生长的养分,用我们见过的风景和读过的书,用奉献写就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