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最新通知
诚信教育丨预防校园贷诈骗,提高诚信安全意识
发布时间:2021-03-15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青年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金融防诈骗意识,修远书院在这里为同学们整理了一份预防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校园贷诈骗的清单,希望能帮助修远书院的同学们学会辨别该类金融诈骗,养成良好的经济习惯。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究竟它的危害在哪呢?接下来咱们看个例子。

小王是青岛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2016年在朋友小郑的介绍下,小王得知了一种名叫“做单”的赚钱方式——小王需要从APP平台上借款,借出来之后直接转给小郑,欠款由小郑来还,同时小郑还会给小王一千块钱的报酬。

一听不用自己还贷,还有报酬可以拿,小王没考虑多久,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王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一个名叫“名校贷”的借款平台上借款2万2千元并转给小郑,同时自己也拿到了相应的报酬。在之后时间里,贷款也确实都是由小郑偿还的,直到2017年7月份,事情发生了变化。

小郑某天突然说名校贷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还全款,而小郑则声称自己没有现钱,所以让小王再注册别的平台贷款偿还。

就这样从2017年7月底至今,小王共在40多个借款平台上借款,总额高达17多万元,加上利息共44万元。9月份,由于所借款项过多,小郑方面无法及时偿还,便让小王去济南清帐。

这时小王终于起了疑心,立马打电话给小郑,然而对方的答复,却让她大吃一惊。小郑只承认是小王借给他钱,并不承认是他操作小王从这些平台上借钱,拒不承认利息的偿还问题。随后人间蒸发。

2017年11月12日,高利贷的人找到小王家,逼迫她爸妈还钱,此后一直有骚扰行为。

 

如何辨别校园贷

1、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2、 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3、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招聘”或者培训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的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4、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以发展“下线”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5、名为“帮忙”,实则“借贷”。

身边同学苦苦请求,借用你的学生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校园贷”“注册网络公司”,出于义气,将信息告诉同学,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

 

防范措施

1. 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

2. 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3. 掌握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

4. 遇到困难,应主动向学校寻求帮助。

5. 谨慎选择线下正规金融机构。

6. 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你一定对校园贷诈骗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也懂得如何辨别与防范了。希望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与经济观念,抵制所谓的贷款诱惑,踏实顺利地完成学业!

修远书院

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