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14日至16日,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林群聲教授、陈荔博士和林忠华博士应邀到海洋生物研究所进行访问和交流,并分别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A Study on Several Groups of Chemicals of Emerging Concern in China”、“科學潛水:挑戰、機遇及探索”、“中國沿海地區溴化和氯化阻燃劑評估”的学术报告。林教授介绍了我国几种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新的化学品的最新研究,陈荔博士介绍了科学潜水的相关知识及建议汕头大学开展相关培训活动,而林忠华博士则指出我国沿海溴化和氯化阻燃劑问题需要得到更加重视。报告内容丰富、有趣,让人耳目一新,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在汕期间,黄教授还参观了海洋生物研究所、汕头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并就进一步深入的科研合作进行了交流。本次来访,拓展了海洋生物研究的平台,促进了学科建设,增进了我所和我校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友谊。

林群声,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教授,副校长,ALERT实验室主任(香港方)。198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在英国University of Sheffield获博士学位,在英国University of London做博士后研究,现为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讲座教授。研究领域为生态毒理学、环境分析化学和外来化合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在香港承担多项香港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他深入研究了水生生物受到环境胁迫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以及重金属、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杀虫剂等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和效应。目前他正在开展环境中新型持久性污染物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他最先报道了珠江三角洲水域沉积物中多溴二苯醚(PBDEs)和水体中全氟化物(PFCs)的存在。他曾参编论著6部,发表SCI源文章两百余篇。

陈荔博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SKLMP)副主任,同时担任深圳海洋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H2O)常务副主任及深圳海洋研究与技术连盟(SMART)常务副秘书长。曾于1994年至2010年担任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高级实验室主管,并恊助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仪器及技术管理系统。主要从事环境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和内地学者一起致力推动我国环境蛋白质组的发展。在国际上率先将蛋白质组概念和技术引入有害赤潮研究,建立了有害赤潮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开展了有害赤潮生物分子标志物研究,从蛋白质组的角度研究了毒素合成和赤潮爆发的分子机制,系列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Proteomics》。近年来一直从事海洋生物毒素原位检测技术(船载及下潜式高速高清激光光片浮游生物流式细胞成像-质谱联用分析技术)、雪卡毒素在底栖甲藻的合成机制、珊瑚鱼对雪卡鱼毒素的抗性机制、贝类累积麻痹性贝类毒素机制及排毒机制、生物毒素的生态毒理学、底栖及附生产毒藻类(BETA) 、生态系统破坏性产毒藻类(EDTA)等方面的研究。

林忠华博士于2005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就读博士期间曾获得奖学金到日本爱媛大学海洋环境研究中心接受分析化学培训。2005-2010年分别担任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政府化验所和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研究员,从事环境科学、毒理学与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科学主任及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迄今为止,已参与完成政府科研与咨询项目和科研院校合作项目超过10项,目前正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大计划1项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3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通讯作者4篇。20112012年分别以第二完成人和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海洋生物研究所

201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