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至6月11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南海区专家组莅临汕头大学对依托我校而设的“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汕头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建设工作检查。检查组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秘书阙华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加工与综合研究室主任章超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遗传育种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喻达辉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病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王江勇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加工与综合研究室团队成员秦小明教授(广东海洋大学)等专家组成。
6月10日上午,在科技楼205会议室,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汕头综合试验站站长、海洋生物研究所郑怀平教授就未来五年(2011-2015)综合试验站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考核指标、应急性任务及核心示范区建设等五个方面向专家组和与会领导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会议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秘书阙华勇研究员主持,我校科研处黄静霞副处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汕头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孙泽伟高级工程师及相关的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专家组对汕头综合试验站所依托单位的基础条件给予了肯定,对试验站“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勉励汕头综合试验站多为地方贝类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增光添彩。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7年底,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50个不同的体系之一,由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贝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构成。“十二五”在全国共设立15个贝类综合试验站,汕头综合试验站是依托高校而设立的3个试验站之一。2010年9月,经过遴选、竞聘,最后我校海洋生物研究所郑怀平教授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聘为汕头综合试验站站长,汕头大学作为汕头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十二五”期间(2011-2015),汕头综合试验站共获得250万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每年50万。根据依托单位对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承诺,体系聘任人员将被视同为主持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其团队成员视同为参加国家科技重点项目。
6月10日下午,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牛田洋的牡蛎养殖情况。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汕头综合试验站主要依托于汕头大学海洋生物所校内重点实验室平台和南澳临海海洋生物试验站平台。该试验站的建设将对我校海洋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粤东地区贝类产业的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