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无处不化学”主题科普征文活动结果出炉!

作者: 时间:2025-11-13 点击数:

化学化工学院“无处不化学”科普征文活动

就像一场精彩纷呈的知识之旅
如今已经圆满结束!

在活动期间,我们收到了

来自各个年级同学们的踊跃投稿

大家就像化学知识的小使者

用文字的魔法打开了化学世界神秘的大门

从化学元素的奇妙特性到日常生活的伟大应用

每一篇征文都像是一颗璀璨的知识之星。

接下来,让我们一睹各位同学征文的风采吧!


征文节选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诗句勾勒出盛唐时期为博贵妃欢心,千里加急运送荔枝的传奇画面。但在这看似浪漫的历史场景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微观世界战争——荔枝与腐败的较量。当长安小吏李善德接下“三日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他未曾想到,自己对抗的不仅是遥远的路途与紧迫的时间,更是无数肉眼看不见的“敌人”。这场跨越千年的保鲜之战,究竟藏着怎样的化学与生命奥秘?李善德又凭什么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赢得胜利?



———《〈长安的荔枝〉背后的化学与生命博弈》

征文节选2


什么是化感作用?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或微生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从而对周围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或间接、有益或有害的作用。而这些化学物质,便是它们在“战争”中使用的“生化武器”。



———《植物界的“世界大战”》


征文节选3


明明尝得出甜味,却不用担心热量超标;能满足对甜的渴望,又不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连口腔里的致龋细菌,都难以突破它的分子防线。这份“零卡的甜蜜”究竟从何而来?赤藓糖醇的分子结构里,又藏着哪些对抗热量、稳定血糖的化学密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揭开这个“代糖明星”的神秘面纱。



———《“零卡糖”赤藓糖醇的进击之路》


征文节选4


每天,藏在瓶罐里的“清洁小精灵”都会在家里各个角落施展“魔法”为我们清除藏在生活中的“麻烦军团”——污渍。它们或深入于布料之中,氧化分解泛黄污渍;或立足于厨房,致力于与油污对战;或站岗于卫浴,清洁马桶、瓷砖……数不胜数的小精灵不辞辛苦,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只为帮我们打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藏在瓶罐里的“清洁小精灵!”》


征文节选5


一、苹果褐变中酶促氧化体系的微观过程

苹果切开后的褐变现象,本质是一套由多酚氧化酶PPO主导的酶促氧化反应体系,涉及多类特征化学物质的转化。这微观世界里的氧化进程,恰似自然用秒表计量的微型雕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果肉上刻下褐变的痕迹。


二、 自然地质与生态系统中的氧化塑造

如果将苹果褐变视为氧化反应的一个缩影,那么自然环境中的氧化过程则属于万物的氧化长卷。其核心依然是电子转移引发的物质转化,即反应物失去电子(氧化)、氧气获得电子(还原),但当氧化将时间长轴拉至千万年,便不再是小范围的物质变色,而是为地球表层镌刻出绵延的景观长卷,用同一种化学逻辑,在时间的画布上涂抹山河与草木的模样。

———《氧化反应的时间维度与化学本质》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长安的荔枝〉背后的化学与生命博弈》

——麦凯婷、周子涵、颜孙捷

《植物界的“世界大战”》——陈政安


二等奖

《氧化反应的时间维度与化学本质》——陈翊

《“零卡糖”赤藓糖醇的进击之路》

——丁海炬、叶俊鹏、汤杰乔


三等奖

《辣,原来是一种痛觉》——梁慧乔、郑宝杰

《藏在瓶罐里的“清洁小精灵”》——陈泽芬、晏可言

《变色眼镜的化学秘密:卤化银(AgX)

——苏俊朗、郑宝杰

《二氧化碳的地球漫游手账》

——廖冬玲、邓悦、李欣然、王皓天

《从细菌 “杀手” 到真菌 “清道夫”:三类抗感染药物的 “独家绝招”》——许圳锐,李佳濠,陈思挺


优秀奖

曾慧娴、阳浈浈、陈乐涵、陈淑銮、杜欣悦、龚培敏、何伟涛、李坤燚、卢颖,丘婧、李茹倩、李昶乐、张雯涵,彭佳艺、梁畅洋、何东瑞、汤杰乔、梁裕康、廖梦婕,陈佳绵、林海鸣、廖庭辉、彭胜炜、赖嘉宏、孙祎芃、覃彦棋、范嘉丽、徐源泽、王梓蓝、卫振安、曾炜滔、冯益文、翁桂康、郑楷燕、周念菲、周梓烨


本次活动作品

是化学化工学院学子们

展现独特的见解,探索热爱的领域,分享奇妙的世界!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

释放自己的想象力 分享知识

在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里畅游!


初审|赖于雯 复审|卢桌彬 终审|方奕文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