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被外界杂音干扰
始终循着内心的方向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辜益逞
笃志不移,静水流深
一起走进他的成长之路
感受每一份深耕的沉淀
个人简介-辜益逞

2022级 化学化工学院 知行书院
共青团员
保研至暨南大学
高中毕业于潮州市华侨中学
曾获评综合二等奖学金、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
知行书院导生
2023-2024学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
汕头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三等奖
2024-2025学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主持)
首届广东省大学生金相大会三等奖、校二等奖
第七届“岭南杯”广东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
初遇专业:拒听 “杂音”,坚定起航
高考志愿填报尘埃落定,当辜益逞得知自己被汕头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时,身边不乏 “误入天坑” 的议论声。但他没有被这些外界杂音干扰——早在初学化学时,看到老师在课上进行燃烧实验四射的火星,他就在化学领域埋下了兴趣的种子。“我始终觉得,专业的价值从不由外界标签定义,而是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投入热情与努力”。 带着这份笃定,他收拾好行李,满怀期待地踏入了汕大校园。
大一的校园生活丰富而鲜活,辜益逞没有陷入“放纵”的陷阱,而是在参与校园活动与专注学业之间找到了平衡。他积极走进各类活动现场,感受大学的多元氛围,同时始终保持着中学时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前提前预习标记疑问,课上紧跟老师思路认真记录,课后及时梳理知识点巩固吸收。这种稳扎稳打的学习态度,让他在大一的课程学习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后续接触科研埋下了伏笔。
辜益逞在学习中了解到学院的“启创人才”培育计划。 “当时一眼就觉得这是接触科研的好机会,哪怕竞争激烈,也要试一试。” 他立刻着手准备,主动学习科研基础理论,打磨专业素养,最终凭借扎实的积累,成功入选。入选后,辜益逞在胡良胜老师的课题组里由冯美君师姐带领开展科研训练。可真正接触科研后,他才发现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顺利——复杂的实验操作、反复出现的异常数据、需要耐心推导的理论知识,每一项都是对细心、耐心与恒心的考验。几次实验碰壁后,辜益逞难免有些沮丧。在师姐的鼓励下,辜益逞调整心态,从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学起,每次实验后都认真记录过程、分析问题。在项目中,他系统学习了三电极体系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等电化学测试方法,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一步步攻克难关。“那段科研初探的经历,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不仅让我掌握了实用的科研技能,更让我明白坚持的意义。”辜益逞后来回忆道。而这些积累,也为他后续的大创训练、“挑战杯”等科研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耕科研:直面挑战,稳步成长
时间来到大二,学院家访小组来访,是辜益逞大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卢桌彬书记在交流时,结合他大一的学习情况,鼓励他朝着“保研”的目标努力。辜益逞在欣喜之余也清醒地认识到,保研对学业成绩、科研竞赛等都有更高要求,自己还有不小的差距,“那时候就暗下决心,接下来一定要加倍努力,朝着这个目标靠近。”此时的辜益逞,对新能源方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更深入地探索这个领域,他主动向导师段连峰老师提出进入课题组学习的想法。让他惊喜的是,导师欣然同意,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深耕的决心。

可随着专业课程难度提升,辜益逞逐渐感到力不从心。《物理化学》中抽象的热力学公式、《材料科学基础》里复杂的晶体结构,让他多次在课堂上陷入困惑;加上科研项目任务加重,他一度出现 “课程跟不上、实验做不好” 的焦虑。“那段时间经常失眠,不知道该怎么平衡学习和科研。” 好在老师及时发现了他的状态,主动找他分析课程难点、调整学习方法;同学也伸出援手,课后一起讨论问题、梳理知识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辜益逞慢慢适应了课程节奏,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主动权。



以赛践学:突破自我,协作成长
大三这一年,辜益逞把更多精力放在专业学科竞赛上。他深知,竞赛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平台,更是磨砺自己、突破自我的机会。
在金相大会中,从金属样品的磨抛、腐蚀,到金相组织的观察分析,再到金相知识的理论考察,每一个环节都对细致度和专业性有极高要求。从校赛到省赛,他一路过关斩将,虽然最终没能拿到最高奖项,但这段经历让他巩固了金属材料知识,也磨砺了耐心和专注力。
如果说金相技能大赛考验的是个人能力,那么化工设计竞赛则让辜益逞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以前做项目我更习惯‘单打独斗’,但这次竞赛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远比个人更强。”当时他还没有系统学习过《化工原理》课程,软件操作对他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但他没有退缩,秉持着“能学”“肯学”的心态,一边查阅相关文献,一边跟着视频教学学习软件基础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队友请教。最终,团队成员同心协力获得了省级二等奖。




多维成长:服务他人,沉淀自我
除了学业和科研,辜益逞的课余生活也同样充实。大二时,他担任书院导生,积极参与策划各类书院活动, 在“探寻诗词中的化学——‘唤醒多巴胺’工作坊第三期活动”中,将化学知识与古典诗词结合,让同学们在趣味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双碳”文化节里,他协助组织科普讲座、环保实践,向大家传递绿色低碳理念。志愿服务也是辜益逞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他曾协助书院进行文明停车管理,中午顶着烈日引导车辆;也曾参与新生报到志愿服务,帮新生搬运行李、办理入学手续。“我非常享受这种‘我为人人’的感觉,利用课余时间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让我觉得生活特别有意义。”他说。这些活动常常需要他站在台前引导、讲解,一次次的实践,让他彻底摆脱了以往的羞涩与紧张,变得更加自信大方。
回望四年大学生活,辜益逞坦言,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生活中,他有一群和谐、热心的伙伴——失落时,伙伴们会耐心开导,帮他走出低谷;学习上,大家一起共勉,互相督促进步;活动中,彼此陪伴娱乐,一起上课、一起外出团建。“四年的成长途中,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助力,有他们在,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从初入校园时面对“天坑”言论的笃定,到科研路上攻克异常数据的坚持;从平衡学业与科研的焦虑,到竞赛中打磨细节、协作攻坚的从容,辜益逞的四年大学时光,恰如 “静水流深”——没有追逐表面的喧嚣,只在专业领域默默扎根,以日复一日的积累沉淀实力;更践行着 “笃志不移”——任凭外界杂音、困难挑战袭来,始终锚定材料科学的方向,以坚定的脚步踏过每一道关卡。如今,站在本科生涯的终点,他早已褪去初时的懵懂,成长为能在学业、科研、实践中独当一面的追光者。未来,这份“笃志”将仍是他前行的罗盘,指引他在新能源材料的广阔领域持续探索;这份“深耕”的定力,也将如静水流淌般,助力他在科研之路上行稳致远,用每一次严谨的实验、每一项扎实的成果,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答卷,让青春在坚守与沉淀中绽放更厚重的光彩。



END
初审|赖于雯 复审|田溢汕 终审|卢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