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基础教育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与人才优势,携手潮阳区教育局、潮阳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推出“移动科普实验室”系列活动。

2025年9月17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方奕文书记、卢桌彬副书记、化学系系主任张和凤教授带领学院教师和硕士研究生一行30人,前往潮阳区和平中寨小学,成功举办首期活动。潮阳区教育局、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平镇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各教育组、区直属小学分管科普教育工作的同志,以及和平中寨小学师生代表等200多人共同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潮阳区教育局分管领导黄奇祥在致辞中强调,区教育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科技融入教育、教育赋能未来”为主线,把科学教育作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立体化发展路径,推动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方奕文书记在随后的致辞中指出,科普的目的不仅关乎传授知识,更关键的是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他表示,学院始终将科普工作视为重要社会责任,希望以此活动为起点,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科普合作机制,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基础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启动仪式后,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倪昊老师为和平中寨小学的学生们带来“科学实验安全知识”科普讲座,为接下来的实验互动环节筑牢安全基础。

实验互动环节精选了十个集安全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化学实验,包括扇面印染、震荡反应、鲁米诺实验、光致变色材料、夜明珠发光、焰色试验、隐形墨水、化学反应驱动小车、光驱小车和自制发电机。学院的20位研究生们担任演示员和讲解员,为孩子们细致讲解实验原理并答疑解惑。
在互动过程中,研究生们不仅是实验的操作者,更是知识的引路人。他们用通俗的语言阐释复杂的原理,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在扇面印染、夜明珠发光等实验中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和亲手操作。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参与,在“体验式”学习中近距离感受科学的严谨与乐趣。当一双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被惊奇点亮时,研究生们再适时揭示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真正将科学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本次活动以“移动科普实验室”为载体,推动优质科技科普资源下沉潮阳区,支援乡镇科普能力建设。通过轻松活泼、寓教于乐的化学实验,引导青少年在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中学习知识、见证科技奇迹、感受科技力量,从而激发科学兴趣、点亮科学梦想,扎实助力乡镇科学教育发展。

初审|倪昊 复审|张和凤 卢桌彬 终审|方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