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支撑作用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理学院党委书记林锦香主持会议
2025年3月19日下午,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联合举办的专题报告会在科技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报告会以“发挥教育支撑作用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由理学院党委书记林锦香主持,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教授致开场辞,全国劳动模范、“南粤工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大学1995级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杰出校友黄贵松做专题报告。化学化工学院党委方奕文书记、卢桌彬副书记等近三百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专题报告
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教授致辞
刘文华提到,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使命光荣、任务重大、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为汕头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育人才指明了方向。他表示,汕头大学近年来在新能源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研攻关成果频出,正是因为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科技强国建设同向同行。他希望全体师生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深学笃行,铸牢信仰之基;守正创新,勇攀科技高峰;薪火相传,厚植家国情怀,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汕大智慧、汕大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黄贵松宣讲
黄贵松校友作为汕头大学的杰出校友,扎根制造业一线二十余年,以匠心致创新,以实干担使命,在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深耕不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在专题报告中,黄贵松详细传达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从会议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的主要内容、代表履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强调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并重,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紧接着,黄贵松校友阐释了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深刻见解,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科技在推动产业升级、人才在实现国家战略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此外,黄贵松校友还分享了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包括他在会议期间的发言和建议,以及如何将这些建议与汕头大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献言献策。他的分享不仅让在场师生对全国两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如何在教育和科研领域贯彻落实这些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黄贵松校友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宏观政策的解读,又有微观实践的建议,既有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理解,又有对家乡发展的深切关怀。他的奋斗历程和履职实践,为师生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师生感想
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认真聆听,深受启发。黄贵松校友的奋斗历程和履职实践,为师生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报告会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要以黄贵松校友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努力践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推动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政教辅党支部书记 詹顺泽教授
听完黄贵松校友的专题报告,我深受触动。在高校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多年,我越发深刻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投身科技领域筑牢根基。黄贵松校友扎根制造业一线二十余年的经历,就是生动的例证,这表明高校培养的人才要能切实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化学系研究生党支部党员 吴佳仪
聆听黄贵松校友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传达,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研究生,我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本科生党支部发展对象 王琳
黄贵松校友的分享,使我对未来的方向产生了思考。他扎根制造业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也凸显了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只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就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成就。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更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我们都要以黄贵松校友为榜样,把专业知识学扎实,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争取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专题报告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加深了汕头大学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对全国两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教育支撑作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初审|陈逸雯 复审|卢桌彬 终审|方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