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新篇章:化学化工学院赴浙沪两地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作者: 时间:2025-01-03 点击数: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学校“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展岗位资源,拓宽学习、就业渠道,2024年12月22-24日,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方奕文、院长黄晓春、党委副书记卢桌彬、副院长鲁福身带队前往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大学以及埃肯有机硅(上海)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学习,与企业负责人、高校相关人员就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学院化学系系主任张和凤、材料与环境工程系系主任段连峰、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林峰、本科生实习工作负责人黄逸夫副教授、教务员刘晓玮、学生就业工作联络人及辅导员田溢汕老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方位合作促发展

 

12月22日,化学化工学院一行抵达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受到了公司领导及团队的热情接待。在公司展厅及研发测试中心的参观中,郑明清总经理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及主营产品。

 

 

 

 

 

 

 

 

座谈环节,双方就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在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在课程建设上,双方计划将企业前沿理念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用实际案例替换部分传统理论,共建实习基地,使大四学生能够全年参与实际操作,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创新方面,企业将选派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带入一线案例,同时推动校内教师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在实习就业方面,企业将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科研合作上,双方将联合攻克行业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方面,将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培养方案,共建科普基地,拓展人才培养新路径,并推行“3+1”模式。

 

 

 

座谈结束后,方奕文代表学院向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赠送实习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实习基地建设正式启航,为学生开启优质实践新通道。黄晓春向郑明清校友送上饱含情谊的纪念品,感恩企业支持,传递美好合作期许。此次交流为双方后续合作锚定方向,有望为学子开拓更多实践就业机遇,推动学院与行业协同奋进。

 

 

 

 

 

上海科技大学:学术交流启新思


12月24日上午,由卢桌彬带队前往上海科技大学进行参观交流。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院长米启兮、党总支书记章跃标热情接待了学院团队。

 

 

 

双方首先举行了座谈会,围绕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米启兮详细介绍了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化学化工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和创新成果,特别是在先进材料制备、能源化学、纳米科技等方面的突出进展,为学院团队带来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章跃标则分享了学院在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宝贵经验,表示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术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院团队也积极分享了自身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寻求潜在的合作机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双方交流了各自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包括课程设置的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例如,如何将科研项目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更早地参与到前沿研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参观交流为化学化工学院与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未来双方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均表示期待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埃肯有机硅(上海)有限公司:

拓展人才与合作维度

 

12月24日上午,方奕文、黄晓春带队来到埃肯有机硅(上海)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双方首先就人才推荐展开积极讨论。企业凭借广泛资源,承诺协助学院引进知名专家。同时,学院将依托学校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科研和教学环境,推动双方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在企业导师聘任上,双方达成共识,学院拟聘任埃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工程师担任材料与化工专业合作导师及产业学院导师。这些导师将凭借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开设前沿讲座,指导研究课题,深度参与课程计划和培养方案修订,助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双方还计划进一步加强人员互访。学院邀请埃肯主管人员到学院和省实验室访问,增进双方了解与信任,推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校企共赢创造更多机会。

 

此次交流之行收获颇丰,既增进了学院与企业、高校间的深度了解,又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践教学等领域的长远合作筑牢了根基。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对话,学院得以精准洞悉市场动态与企业需求,进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提升科研实力,为学生打造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拓宽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未来,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与更多优质企业、高校的合作机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化学化工人才而不懈努力。同时,也将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为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初审|陈逸雯 田溢汕 复审|卢桌彬 终审|方奕文 黄晓春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