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并非像看上去那般遥不可及
选择的价值因坚定的意志而可贵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周骏峰
择时无悔,行稳致远
一起见证他的选择
开拓未来
个人介绍

周骏峰
2021级 化学化工学院 知行书院
共青团员
· 保研至厦门大学
· 202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委员
· 2021-2022学年 一等学业优秀奖学金
· 2022-2023学年 综合奖一等奖学金
· 2023年5月 “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校级二等奖
· 2023-2024年5月 作为国家级大创项目“大晶粒分子筛单晶主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的项目负责人
· 2024年5月 “徕卡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校级二等奖
· 2024年6月作为第四作者参与发表论文《Synergistic engineering of doped Ni2P-Ni12P5 heterostructure electrocatalysts for urea oxidation reaction》
· 2024年11月作为第四作者参与发表论文《Si-OH defect healing treatments of ZSM-22 zeolite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and alcohol resistance in n-alkanes hydroisomerization》
· 2024年11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发表汕大学报《离子热合成ZSM-22分子筛及其晶化机理研究》
初入大学,寻找自我
自初中的第一堂化学课起,周骏峰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期,他有幸成为化学课代表,这份兴趣促使他在高考后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尽管外界有“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的说法,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依然决定追随自己的兴趣,并希望未来能在材料领域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他始终相信“当你有机会做出选择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后悔”。
大一刚开始,周骏峰并未明确自己的方向,对生活充满迷茫。作为一个初来乍到且性格内向的新生,他并未加入任何社团,尝试加入学生会也以失败告终,日常生活多是独来独往。在听闻许多同学加入了各种社团并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后,他感到自闭和不安。然而,在和挚友的沟通和交流之后,他渐渐醒悟过来,逐渐明确自己的选择和方向。
参加活动,丰富自我
大一下学期,周骏峰尝试在网络中心进行勤工助学活动,成为一名“网管”。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组装网线、排查校园网络问题、维修学校固定电话等技能,并在课余时间帮助许多老师和同学解决问题,也对旧书院的热水系统进行逐一检查,帮助学校及时解决热水问题。之后,他还参与了“心系汕大,服务母校”的招生宣传公益课,在寒假期间通过线下宣传和线上直播宣讲的方式向高中母校宣传汕头大学,最终获得了招生宣传活动一等奖,为吸引更多学弟学妹加入汕大这个大家庭做出了贡献。目前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积累到261小时,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了许多人。
图1 招生宣传活动奖项评选现场
科研竞赛,提升自我
后来,理学院开设“菁英班”,周骏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并被录取,这也意味着他的学习压力将变得更重。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以学习为重,辞去了“网管”的工作,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课程学习中。通过菁英班,他结识了方奕文老师,并加入了他的课题组,开始对科研产生兴趣。在大二下学期,他与朋友组队参加了“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由于第一次参加比赛,虽然只获得了校级二等奖,但对他来说已然足够,因为这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过程,是突破自我的一次尝试。同时,他也成为了国家级大创项目“大晶粒分子筛单晶主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的项目负责人,在学习之余经常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克服实验中的困难和挫折,在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项目,之后也跟随着师兄师姐们做科研项目,发文章,成为课题组的一份子。

图2 Silicalite-1分子筛的形貌观察和尿素结晶树
专注学业,追求自我
随着化学化工学院的建立,原本开设在理学院的“菁英班”培养方案发生变化。经过深思熟虑,周骏峰选择退出菁英班,将更多精力专注于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他努力学习,从专业第三跃升至专业第一,并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和综合奖一等奖学金。他没有因为退出菁英班而懈怠或后悔,反而更加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上,成功保持三年的专业第一。在今年七月份,他先后参加了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的夏令营,最终获得暨南大学和厦门大学的优秀营员,并在九月底获得学校的保研资格,成功被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录取。厦门大学是他从高中就一直憧憬的梦想,能够以研究生的身份进入厦大,对他来说,这是追梦成功的标志。
图3 暨南大学和厦门大学夏令营优秀营员证书
调整心态,重拾自我
最初,他和许多人一样,会因为看到其他人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在学生会工作而感到焦虑和自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调整心态,认为只要以最舒服的状态应对大学生活就足够了。他决定以最自然最放松的心态去生活,同时将学习作为重心。明确了目标后,他不再在乎别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是更加专注和用心地学习。他逐渐成为专业第一,并一直保持下去。他的生活哲学是:“只想和喜欢的人过着些不被定义和打扰的日常”。即便他的生活单调且乏味,但他也未曾感到后悔。
对于学习方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技巧。起初,他也认为只要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尝试后发现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他。他的性格是只有做好万全准备才会付诸实践的类型,临时抱佛脚对他来说反而更加吃力。因此,他选择重新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将其解释为“笨鸟先飞,熟能生巧”。“我感觉自己很笨,所以我要越早、越努力去做,直到成竹在胸。”他笑着解释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后,他便稳定地保持专业第一。
图4 课程学习笔记
努力钻研,专注自我
在科研方面,他从大二才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他诚恳地希望同学们能尽快做好选择,并趁早进入实验室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验室中,他虚心向学,潜心科研,不仅成功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而且先后参与发表论文。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的实习期间,他在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课题时也能虚心学习,和指导老师共同探究,并获得课题组老师的认可和称赞。在竞赛方面,他希望有能力的同学能多多参与,但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顾此失彼。“我只能认真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他解释道,“因此我只能专注于学习专业课或完成科研任务,对于竞赛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看到优秀的同学手握各种竞赛奖项时,他虽感到倾佩和羡慕,但他也不后悔自己两手空空,“这是我做出的选择,我并不会因此感到后悔”。
图5 金相技能大赛校赛二等奖合影(左二为周骏峰)
砥砺前行,超越自我
无论是学习、工作、科研还是生活,周骏峰都曾迷茫过,焦虑过,在求学路上的每一个选择,都成为了他的力量。对生活的选择,对努力方向的选择,对未来的选择,都帮助他行稳致远。每一次成功选择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不断鼓励和支持,挚友的暖心陪伴和助力,老师们在学业、科研、甚至生活中的不吝赐教和指导,师兄师姐们的认真传授和帮助。“当有机会做出选择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后悔”,不仅需要选择之前的谨慎思考和慎重决定,还需要选择之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并做到问心无愧,择时无悔,行稳致远!
初审|田溢汕 复审|陈逸雯 终审|卢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