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行远自迩,笃行不急
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邓慧
求学而至,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一起看看她的故事
寻找自己的光
个人介绍
邓慧
2021级 化学化工学院 知行书院
中共预备党员
· 保研至重庆大学
· 2021级环境工程班长、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助理
· 曾获评国家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综合二等奖学金、化学化工学院优秀学生骨干、化学化工学院优秀志愿者
· 2023.05第五届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 2023.12第十五届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 2023.06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 2024.06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
· 2024.05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广东省一等奖
· 2024.08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省二等奖
· 2023.09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
· 2023.09“天正设计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南赛区三等奖
· 2023.12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绿美广东”专项赛广东省三等奖
· 2023.07第五届岭南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广东省三等奖
· 以学生一作、二作先后发表SCI论文3篇、会议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学思践悟,筑牢思想根基
“我想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大人。”高考后的邓慧这样对自己说,于是,还未开学她就带着这股冲劲参加了班级临时负责人的竞选,最后如愿成为了2021级环境工程班级的临时负责人。入学后,在各个领域她都看到了属于青年人的点点星光,看到了榜样模范、优秀党员的力量,她意识到,这就是她想成为的人,于是积极参与班委竞选,入学至今担任班级班长,认真服务同学,协助师生沟通,看到了自身的小价值。化学化工学院成立后,她也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担任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助理、知行书院导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她一直保持工作热情,作为导生,她积极参与及策划“多巴胺工作坊”、“碳中和生活实验室”等书院活动,获评2022-2023学年化学化工学院优秀学生骨干、2023-2024学年化学化工学院优秀学生骨干。入学三年,不忘初心,她多次参与“书院测温”、“宿舍搬迁”、“迎新志愿服务”等各项志愿服务,i志愿时长超过178h,获评2023-2024学年化学化工学院优秀志愿者,不断以自身微弱的力量努力服务更多的人,同时这也督促着她成为更优秀的人。在为大家服务的同时,她也不断地向身边优秀的党员同志学习,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相信唯有内外兼修,方能淬炼更强党性。

图1 邓慧参加志愿活动
学而不倦,深化专业知识
博学慎思,潜心求知。作为学生,邓慧知道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她深知专业责任,大学期间,努力锤炼专业知识,提升自身学术涵养,认真对待专业的每一节课程,夯实基础知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入学时她认识了当时作为导生的2019级师兄安勇学、师姐苗祺雨。在和她们交流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学习方法,优秀的师兄师姐们也成为了她在求学路上的专业榜样,让她看到属于“环工人”的力量。师兄们成功保研,让她衷心为他们感到开心,让她看到了努力的意义,也让她第一次有了想保研的想法“或许我也可以”,于是开始付诸实践。她不断向优秀的师兄师姐靠拢,从比赛经验到课程学习,从夏令营投递到预推免准备,在沐浴光的同时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个和她们一样优秀的大人”,所以她卯足了劲坚定地向前而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她也在一点一滴地进步,图书馆的“早八晚十”成为了她大三这一年的日常,她和她的学伴见证了每天阅览室窗前的日升日落,体会了背书竹林的春夏秋冬,三点一线地生活固然是枯燥的,但努力不会辜负任何人,入学以来她的专业排名一直保持于专业前三,最终以推免综合排名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至重庆大学,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让她看到了坚持的意义。

图2 课程班级合影(第一排左三为邓慧)
学以致用,敢于探索创新
比赛科研,不断求索。“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邓慧到现在仍记得大一时第一次参加的桥梁大赛,作为团队负责人,初期管理团队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经验不足,很多问题都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最后一个人在宿舍做模型到深夜3点,但第二天收获成绩的喜悦让她忘却了深夜的烦闷,看着学长学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模型相结合,她突然理解到了“所学为何?”又“为何所学?”。于是她开始活跃在各大科技竞赛中,她享受将所学予以致用的满足感,明白所学即所获。向外探索,向内思考。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的游刃有余,她通过比赛收获的不仅仅是奖项,更让她珍惜的是每一次的参赛经验、改良技巧以及志同道合的好友,最后在她以及团队的努力下获得了4项国奖、6项省奖以及若干校级、院级奖项。

图3 挑战杯项目团队合照(第一排右一为邓慧)
在科研学习上,她大一时就开始进入实验室,开始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数据不会欺骗你,它会给你答案,“不要因为投稿不顺利,就否定自己的努力,或者对科研工作失去热情。一个工作好坏,不是用期刊或影响因子去定义的。我们努力探索,发现未知,并将发现的新现象告诉其他感兴趣的人,其他只能留给读者、科研人员和时间,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这段话对她的触动很大,所以她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停止内耗,潜心科研,努力做好自己,先后以学生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SCI论文1篇(IF=12.2,Q1)、学生第二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发表SCI论文1篇(IF=9.7,Q1)、学生第二作者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SCI论文1篇(IF=8.2,Q1)。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化学化工学院开展“启创人才培育计划”初期她注意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积极报名、参加面试、挑选课题,最后成功入选,于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交流学习,了解了更多的知识领域,为后续进行产学转化参加互联网+等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功发表1篇会议论文、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

图4 实验室做实验
学无止境,继续不忘初心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活到老,学到老”,在慢慢人生路中,邓慧认为自己一直是一名求学者,学习先进思想、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优秀榜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她的求学路上,榜样力量一直是她前行路上的明灯。回忆过往,帮助过她的人太多,宋正国老师和高敏苓老师等在学业、科研上的不吝赐教,师兄师姐们的激励和帮助,还有志同道合、一路同行的每一个人。这一路,她自认为走得并不顺利,但她总认为自己很幸运,所以很感恩及珍惜身边所有给予了她帮助的人。“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大人”一直是她的前行动力。学无止境,她坚信自己的未来也不会受限,她明确自己会继续坚定的走好每一步,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现在很好,未来会更好。

图5 邓慧和陈巧婷师姐的合照(左一为邓慧)
初审|田溢汕 复审|陈逸雯 终审|卢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