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低碳生活”已经走进人们日常的方方面面,绿色减碳也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之一,大家极力减少碳的存在,降低碳影响。“碳”作为我们长久以来的一个“对手”,在我国发展历程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碳与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的联系让我们产生了几个大胆的假设......
PART.01
时间轴:假如碳来过我们的生活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并推出了一系列行动和政策。这一年,国家发展委联合多部门制定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这一行动引领了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的风潮。

假如我们不曾这样做
工业仍然保持曾经的高耗能状况,而我国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后期,能源需求继续缓慢增长,我们将面对发展经济与应对、减缓气候变化的两难境地,甚至要承担经济放缓甚至停滞的巨大成本。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液影响到生活用水和空气质量,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上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下降。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确立了包括广东、深圳等5省8市为首批低碳试点,这一举措也正式将低碳发展引入城市范畴,低碳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必经之路。如今,低碳试点已经基本在全国全面铺开。

假如我们不曾这样做
人类已经养成一些习惯行为和做法,比如烧锅炉排烟、汽车尾气排放。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亦会加大。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假如我们不曾这样做
全国各行各业的低碳措施缺少统一的指导统筹,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动力与政策支持,发展会更加缓慢。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难以推进。

既然我们做了这么多,那么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PART.02
假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假如实现3060双碳目标
1.对生活; 2060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未来人群对污染的耐受程度更差,健康反应会更强。而“双碳”目标的实现,会使我们形成稳定且高水平的空气质量和健康效果。
2. 对就业:双碳计划”在未来会催生很多新产业,比如虚拟电厂,就是把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以需定供”电力系统,建设成风光能源为主体的“以供调需”新型电力系统。新兴产业的出现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有助于保障就业稳定。
3.对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分析,未来实现全球“双碳”目标,从化石能源转向风光等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时,全球可提供的风光能源资源总量是足够的,我们过去经常讲到的挑战,化石能源不充足的资源约束,将逐渐解除。
这样的美好未来是你我所期盼的,为此我们将共同奋斗!那么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向双碳目标更进一步呢?
PART.03
假如我们这样做
低碳出行
我们可以根据路途的远近选择不同的低碳行动:市内出行3公里以内优先选择步行,3—5公里选择自行车,5公里以上选择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短途差旅行程,优先选择动车火车出行,代替飞机和汽车。不得不自驾出行时,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动汽车。
低碳饮食
提倡按需就餐,践行光盘行动!避免不合理、不健康、不必要的饮食浪费。优先选择当地当季的食物。选择包装简单的食材,尽量选择只能支付,使用电子菜单。避免使用一次性制品。
低碳住宿
在旅行时尽量选择被认证的低碳绿色酒店,若在低楼层则减少电梯的使用。在日常居家生活中,减少使用空调,节能照明,节约用水,进行垃圾分类。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在必要时选择可再生纸张等。
假如大家都能意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们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并都能自觉地将低碳环保理念落实在平常生活中的点滴里,那么共建绿色家园,实现30 60双碳计划定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画上圆满的句号。
让你我将假如变成现实
初审|喻安琪 复审|陈逸雯 终审|卢桌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