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钟琳浩博士、贾小娥 博士、王天琪 博士)

作者: 时间:2025-06-17 点击数:

报告时间:2025年6月19日 上午9:00

报告地点:高水平实验楼B座一楼报告厅


报告题目:全固态FLPs催化剂的构筑及催化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

报告人:钟琳浩博士(湘潭大学)

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生物质α,β-不饱和醛的增值转化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选择性加氢产物α,β-不饱和醇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有机合成、材料科学等领域。α,β-不饱和醛加氢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包括C=C和C=O加氢的竞争反应以及各种醚化反应。其难点在于,C=C(615 kJ/mol)的键能比C=O(715 kJ/mol)低,因此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来看,C=C键更容易被氢还原。由此,设计开发高效催化剂以实现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制备α,β-不饱和醇极具挑战性。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rustrated Lewis Pairs, FLPs)是近年来均相催化领域发展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因其具有独立且丰富的路易斯酸/碱位点,在解离H2和活化C=O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然而,FLPs无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均相催化体系上,存在催化剂回收和产品纯化困难。如何精确定制受阻路易斯酸碱对以构建在H2活化方面媲美甚至超过均相/金属催化剂的全固态FLPs无金属催化剂是一项长期的挑战。

针对上述难题,报告人提出了均相FLPs多相化构筑的新思路,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制造碳缺陷和掺杂杂原子等手段直接构筑全固态FLPs催化剂。这些基于固体表面的FLPs位点,经理论与实验证实在α,β-不饱和醛活化与转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该研究为设计和制备全固态FLPs无金属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可推动不饱和醇的绿色合成。

报告人简介:钟琳浩,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专业背景,研究方向聚焦于催化材料及绿色催化过程,围绕全固态FLPs催化剂(基于MOFs、COFs、石墨烯等材料)的构筑及催化α,β-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展开深入研究,该研究工作为全固态FLPs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以及促进医药不饱和醇的绿色合成,其中FLPs催化剂也在2024年度被IUPAC评为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创新项目1项(CX20230661),以第一作者在J.Am.Chem.Soc., ACS Catal.(2篇), Appl. Catal. B,等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4篇(总IF值大于5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研究生期间获得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中国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湘潭大学校长奖-特等奖”;“陈家镛院士奖学金”;“新宙邦奖学金”;湘潭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



报告题目:有机光电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报告人:贾小娥博士(华南理工大学)

报告摘要:有机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优异的光电特性,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贾小娥博士聚焦有机光电半导体材料领域,开展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主要围绕有机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应用之间的内在规律展开相关科研工作,在交叉学科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贾小娥本科毕业于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期间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先后在大理大学、东莞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第73批面上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专项青年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第一/共同第一作者5篇,包括Adv. Mater., 1 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篇,J. Mater. Chem. C, 1 篇,ACS Appl. Energy Mater., 2 篇。


报告题目:碳基沸石分子筛:可见光驱动下的选择性吸附-催化协同作用及其环境与化工应用

报告人:王天琪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报告摘要:针对沸石分子筛材料因宽带隙限制难以应用于光催化领域的技术瓶颈,开发了碳掺杂沸石骨架改性策略,通过可控煅烧预置有机模板的沸石前驱体,成功将含碳基团引入沸石骨架,使能带隙显著降低,实现可见光响应特性。该碳基沸石通过精确孔道实现了分子水平的选择性吸附。这种尺寸筛分效应使目标分子富集在孔道内,随后在可见光激发下可被选择性催化转化,实现了尺寸筛分与催化转化的协同效应。该双功能特性在环境治理(如水消毒效率100%,甲醛降解率>76%)与化工分离转化(如C5异构体选择性吸附转化)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突破了传统沸石作为吸附或热催化载体的单一功能定位,首次实现分子筛分与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协同增效,为污染物靶向去除与精细化学品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报告人简介:王天琪博士,2018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随后分别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为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Research Associate。主要从事基于光(热)催化及吸附技术的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Environ. Sci. Technol., Chem. Sci.等期刊发表SCI文章1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获批中国及美国专利2项,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荣誉。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2025年6月17日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