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罗德平 教授、赵军锋 教授、陈光明 教授)

作者: 时间:2023-12-26 点击数:

报告主题:Water in Organic Synthesis: Green Solvent, Promoter & Reactant

   人:罗德平 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报告简介:

我们团队致力于开发创新、生物相容且环保的有机反应,建立一个生物相容性的反应过程需要无金属或无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也需要以水作为反应介质,并尽可能地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需要常温和常压的反应条件。我们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复杂分子的高效合成,通过一锅法多步合成活性分子和复杂手性药物分子,不仅提高了合成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我们也开发新型生物点击反应,用于制备抗体-偶联药物和其它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并拓展了靶向治疗的范围。


报告主题:新型缩合试剂促成的多肽绿色合成

   人:赵军锋 教授(广州医科大学)

报告简介:

多肽药物由于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了极大关注,但其合成面临着绿色化学的巨大挑战。赵军锋课题组聚焦于多肽与蛋白质化学合成与精准修饰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以稳定烯基活化酯为中间体的缩合试剂设计概念,发现了炔酰胺与联烯酮两类原创型缩合试剂,为解决多肽合成过程中的消旋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最近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以不保护氨基酸为原料的多肽合成,大幅提高了多肽合成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相关成果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多肽规模化生产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为多肽药物规模化生产提供绿色的变革性解决方案。


报告主题:基于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薄膜的器件及其应用场景

   人:陈光明 教授(深圳大学)

报告简介:

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在废热和低品位热的有效利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广泛应用于废热回收、局部制冷、传感和可穿戴电子等方面。近十年,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已发展成为能源与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报告首先介绍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背景,然后简单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聚合物复合热电材料薄膜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重点讲述基于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薄膜构筑柔性器件及其应用场景的系列研究结果,最后介绍报告人近期的多篇综述,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报告时间:20231226日(星期二)1400

报告地点:行政中心40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罗德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讲席教授,新加坡最高科研成就奖-新加坡总统科学奖(个人)获得者以及日本Yoshida奖获得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创建系主任,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担任美国化学会《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副主编、《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副主编以及《Chemical Communications》、《Theme Journal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顾问编委。长期从事有机合成、新型药物创制以及绿色合成工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主持重大科技与产业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总额达6000多万新币。在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著名化学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H-index84,已申请并授权新型创新药物合成相关的专利10余项。主要从事开发新型绿色合成技术、高效催化技术、生物质的高效转化与增值应用、化学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API的高效绿色合成、新型ADCs药物以及新型高端药用辅料研发中的应用等。


赵军锋,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洪堡学者。201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后于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和明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香港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与博导。荣获亚洲核心计划讲座奖、中国侨联第七届侨界贡献奖、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座奖、莱佛士绿色制药创新奖、中国多肽产业联盟创新奖、挑战杯创业计划赛国家金奖和全国互联网+”银奖第一指导教师、青年多肽科学家奖等荣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面上项目与省部级项目十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十六件,包括三件美国发明专利。


陈光明,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作STA Fellow2002-2018年在中科院化学所工作,随后到深圳大学工作。一直从事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近十余年来聚焦于复合热电材料与器件。已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获得European Advanced Materials Award、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届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等奖励,担任/曾任Nano-Micro Lett.等期刊编委、Energy Mater. Adv.Compos. Commun.等期刊热电专刊客座编辑、RSC Adv.副主编等。


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20231221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