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赖小丽 博士,肖助兵 教授,王凯 博士)

作者: 时间:2023-10-31 点击数:

报告题目:光电催化的杂芳烃CH烷基化和不对称氰基化

   人:赖小丽 博士 (厦门大学)


报告摘要:

过去十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合成效率及其可持续性的需求日增,光催化和有机电合成因其绿色、安全的特性,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逐渐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将这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分子光电催化就应运而生。该领域集光催化和电合成的优点于一身,分子光电催化模式下能够触及更广泛的氧化还原电势,使得在更温和的电极电势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成为可能。本报告立足于现代有机化学发展前沿,介绍了分子光电催化在自由基化学中的应用,以及分子光电催化与不对称催化相结合的光电不对称催化。


报告题目:实用化锂硫电池的构筑

   人:肖助兵 教授 (河南大学)


报告摘要:

锂硫电池理论质量和体积比能量可分别达到2600 Wh kg-12800 Wh L-1,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锂硫电池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还没有进入商业化市场。由于Li-S化学的多步和多相转变性,在实际应用中,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非常不理想。而且,大量电解液的使用使锂硫电池能量密度远低于其理论能量密度。本报告主要介绍本课题组近年来在锂硫电池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包括正极改性和正负极双重改性等。


报告题目:微生物电场中微塑料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及降解机制

   人:王凯 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报告摘要: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但因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管理水平较低,使其在环境中大量残留,进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生物电流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特别是淹水的水稻土环境,其所引起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和电活性微生物的富集会潜在影响土壤中微塑料(MPs)的环境行为。MPs通常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表面疏水性,对环境中的多种污染物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尤其是对于极性和高疏水性的抗生素-四环素(TC)。环境中的MPs能够通过静电作用、疏水作用或氢键作用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甚至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稳定性。据此,报告人将土壤原位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ES)与MPs和环境行为联系起来,探究微生物电场对MPs的降解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了MPs和抗生素TC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MPs对环境污染物在MES中的降解和转化的影响。


报告时间:2023915日 上午9:00

报告地点:高水平实验楼B座一楼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赖小丽,本硕博就读于厦门大学,2023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徐海超教授。研究方向为有机电合成,包括分子光电催化的自由基化学与不对称催化。研究生期间以共同及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atalysi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以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SCI文章4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top 1%)。


肖助兵,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开封市科技创新人才,河南大学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高密度能量存储器件研究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先进储能材料及器件(锂硫电池和碱金属二次电池)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项目5项。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5篇,其中SCI一区论文22篇,论文他引总计2100余次。


王凯,博士。2023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物在土壤中生态系统中的修复,包括土壤重金属的化学提取、植物修复和重金属的毒理效应及有机污染物的在微生物电场中的归趋等,致力于探究原位土壤微生物电场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的影响机制。现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ail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中科院一区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2023912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