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与能源化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化学化工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康振辉 教授、周天华 研究员)

作者: 时间:2023-10-31 点击数:

报告题目:碳量子点的催化性质 Chiral Carbon Dots with Well-Defined Structure and Enantioselective Catalytic Activity

   人:康振辉 教授(苏州大学)

报告时间:2023814日 上午9:00

报告地点:高水平实验楼B座一楼报告厅


报告摘要:

纳米碳点(C-dots),是一类尺寸小于10 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目前碳点已逐渐成为碳纳米材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碳点在能源、催化和生物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最近的工作集中于:建立了碳-水体系的电化学刻蚀法,实现高质量碳量子点的大量可控制备;系统阐明了碳量子点的结构、表面组成与光电化学性质间的关系;建立了描述碳量子点表面官能团、碳核尺寸以及能级位置的半经验方程;首次解析出一对手性碳量子点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实现了对碳量子点光电性质的调变,使其成为高效非金属光电催化剂;建立了复合光电催化界面电子传输动力学表征的新方法,开发出宽时域光电瞬态原位表征的原理样机;提出能量转换与电子传递协同作用的催化剂设计思路,设计出一系列基于碳量子点的高效光电催化体系;提出并示范了完全光分解水的两步-两电子过程新机制。这里将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碳点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碳点的制备、光电化学性质、光电催化性质,光电催化界面表征新方法以及手性碳量子点的催化活性。


报告题目:晶态多孔材料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人:周天华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3814日 上午10:00

报告地点:高水平实验楼B座一楼报告厅


报告摘要:

太阳光驱动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是解决能源短缺和气候问题的最理想途径之一。设计与制备出高效稳定、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成为发展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技术的关键,也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晶态多孔光催化材料是一类结构明确且可调控的功能材料,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类材料具有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和低的电荷分离能力导致低的光催化效率。为此,本工作提出了几种有效策略,比如后修饰策略构建分子内异质结,成功地构建了具有低激子结合能的晶态多孔光催化材料,有效地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自发分离,提升光生电子的利用率。本工作的研究对高效催化剂合成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设计高催化活性及高选择性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与实验依据,同时,为人工光合成的潜在应用提供新思路。


报告人简介:

康振辉,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碳量子点功能材料研究,集中于碳点的大规模可控制备,性质调控以及催化特性。在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commun等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文他引3万余次。2018-2022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交叉学科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篇论文获评“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评“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国际先进材料学会奖章(IAAM Medal),2018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周天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专业;2008-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12-2017年,在新加坡与美国从事能源催化研究工作。2017年回国起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曾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及中国科协第六届优秀科技论文奖。2022年起担任国产SCI期刊Chin.J.Struct.Chem(《结构化学》)编辑部主任及执行主编。主要从事能源催化结构化学研究工作。至今已发表SCI论文六十余篇。


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2023812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