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开展“弘扬工匠精神 立志科技报国”党建带团建活动

作者: 时间:2024-05-05 点击数:

为帮助化学化工学院学子学习、传承并发扬工匠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系教师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联合举办“弘扬工匠精神,立志科技报国”主题党日活动,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卢桌彬、材料与环境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段连峰、师生党员代表及本科生团员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材料与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田溢汕主持。

工匠之行,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参观汕头工业博物馆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师生们沉浸于汕头工业博物馆的历史长廊,深刻了解了当地工业的演变脉络、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就。这次参观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深刻思考。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展开了关于工业发展对于材料与环境专业的深入探讨,深刻认识到国家工业的蓬勃发展对材料与环境领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本次汕头工业博物馆,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工业的演进历史,见证了技术创新的伟大成就,并且在国家工业翻新的大潮中,材料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党员们肃穆而庄重地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表达对党的忠诚与信仰。接着,团员们在团旗下重温了入团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广场上回响。

 

“弘扬工匠精神 立志科技报国”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主题党日活动第一议题,田溢汕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领学,并围绕“坚守科技报国初心,勇担强国建设使命”这一主题,深刻阐述了工匠精神在科技领域的至关重要性,特别提及感光实验室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开创性地位。他表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的坚强保障,同学们应当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科技创新和国家建设的崛起而努力。他呼吁同学们要以更崇高的追求,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攻克学科难点,为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段连峰以“材料耀中国”为题,生动向同学们展示了“钢”与“铁”作为国家命脉的历史长卷,为材料专业的光明未来勾勒了宏伟蓝图。他从全球视野和国家发展规划两个维度展示了材料行业的巨大潜力,深刻地呼吁同学们要保持对工匠精神的牢记,鼓励学子们在专业学习中保持对科技发展的热情,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国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号召大家要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以党的思想为引领,锤炼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材料与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周慕菡以化学家侯德榜、邢其毅、黄鸣龙三位先驱为例,生动阐释了科学家们的报国志向和工匠精神的弘扬,并且展示了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追求卓越、不懈追求创新的态度。她表示作为新能源工作者,应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专注能源知识和技术体系的重大创新,促进基础理论、技术链条和产业形态等环节有所突破,要坚定报国信念,秉承”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为党和国家打造更多重器、利器,为实现碳中和助一份力,为实现新能源布局助一份力,书写青春无悔的奋斗篇章!

 

 

 

材料与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代表高娟在座谈中深入讨论了工匠精神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她指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个人成就,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强调党员们要时刻保持对党的信仰和忠诚,要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紧密结合党的指导思想,将党的理论引导融入到学科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她表示不忘初心,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才能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卢桌彬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此次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材料与环境工程领域的价值,使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专业的历史渊源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他强调了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同学们将之融入专业学科,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栋梁之才。他寄语学院全体师生一起弘扬工匠精神,教师潜心育人结硕果,学生知行合一成栋梁,推动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活动感想

 

在带着对专业未来就业方向以及前景的疑惑,我参与到此次的座谈会,在听完老师和党员代表的讲解后,我了解到材料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从无到有,从“铁”到“钢”,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保持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形成了我们如今为之歌颂的工匠精神。在“双碳”的时代大背景下,材料的发展愈发重要,这也是中国之所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学习阶段,扎实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拓展多领域的知识,力争可以在未来助力“双碳”的完成。

——2022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刘焯明

 

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更在座谈中传递了对专业、对科技、对 国家的责任担当,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材料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化学化工学院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化专业知识,勇攀科技高峰,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人才。希望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学术”的形式,使同学们能够更加自信、坚定地走向科技前沿,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初审|田溢汕 复审|陈逸雯 终审|卢桌彬

 

汕头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