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会议

发布日期:2025-04-09    作者:         点击:

为总结和推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我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2025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为申报省级、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做好培育工作,根据《汕头大学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修订)》(汕大发〔2024〕53号)有关规定,我院于4月3日组织开展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参加评审的教学成果分别有郝志峰教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改革之汕大创新实践》;娄增建教授的《地方综合性高校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泰舟老师的《思政铸魂·智教赋能:计算机人才培养中非遗数字化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本次会议邀请数学研究所所长乌兰哈斯教授(组长)、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行政工作临时负责人徐斐教授、蔡伟鸿教授、肖成龙教授组成评议小组。评议小组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择优向学校推荐,并对申报团队的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廉政情况,申报材料严格把关,禁止弄虚作假,确保申报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成果汇报

会议中,各位老师就教学成果展开汇报,评议小组就汇报内容发表建设性意见。


娄增建老师在汇报《地方综合性高校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教学成果时,他指出本成果旨在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路子,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明确区域发展需求,规避人才培养同质化,从而培养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强的具有国家情怀的创新型人才。


单丽老师在汇报《“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改革之汕大创新实践》项目的教学成果时,她强调本成果聚焦大学公共数学课程,团队深入调研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据此重构课程体系进行分类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和各学科前沿案例相结合,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双重提升。


陈泰舟老师在汇报《思政铸魂·智教赋能:计算机人才培养中非遗数字化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教学成果时,他表示本成果基于“思政铸魂·智教赋能”的核心理念,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求,探索建构了计算机人才培养新范式。


小组专家评议

乌兰哈斯教授提出要重视数学公共课程在各学科领域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他强调数学思维是许多学科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助力学生深入探索科研领域。


徐斐教授指出应紧抓问题导向的人才培养范式,以非遗数字化为切入点,进一步展现计算机专业学生数字化技能的学习成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蔡伟鸿教授强调数学学科为拔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前沿重点领域的发展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他提出应了解拔尖人才流向,为教学成果提供论据,收集他们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


肖成龙教授表示可以进一步增加佐证材料如学科排名变化、考研率变化等,通过详尽的数字增强教学成果的直观性与权威性。


图片 | 李丹婷

文字 | 李丹婷

初审 | 陈莉

复审 | 单丽

终审 | 徐斐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