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汕头大学数计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 融通基础、追求卓越、拓展应用——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4-09-26    作者:         点击:

一、学院概况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23年7月,目前下设数学系、统计与数据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三个系,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




二、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汕头大学数学系构建和实施了以“融通基础、追求卓越、拓展应用”为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图片

图1.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该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包括:

1. 建立分析、代数和几何方向均衡发展、融通结合的课程体系。

2. 打通本研壁垒,引领学生追求卓越,对致力于数学研究的优秀本科生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

3. 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尊重数学学科的认知规律,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

通过对用人单位、校友、在校师生的调研和座谈制定了注重学生多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数学人才培养分为基础融通扎实、学术潜力发掘、应用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实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协同培养。


2.推行了保证教学效果的三项举措

1)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建设、价值引领融入课堂教学;

2)  夯实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3)  构建“科、教、师”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四、案例创新点

1.  突破地方院校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既有限制,建立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分阶段、分层次、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2.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利于学生融通、均衡发展的基础课程体系,改变了地方高校数学课程设置中分析、代数、几何长期处于相互分割、难以融通的现状。

3.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了教学、科研、书院制、校友导师制“四共建”协同育人机制。




图片

图2. “四共建”协同育人机制


五、改革成效及推广应用效果

1.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新的培养体系实施以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近几年考研升学率稳步提高,部分优秀学生成功进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里兰大学、爱丁堡大学等高校深造。

2.专业建设成果突出

自2017年开始实施校级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以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广东省重点专业建设顺利结题,2024年入选广东基础学科“长基计划”首批支持专业,同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汕头大学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3.综合改革广受关注

新的培养体系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得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专业竞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南方日报、中国经济导报、凤凰资讯等主流媒体关注并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彰显了本专业综合改革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图片

图:数计学院

文:数计学院

排版:薛博潼

初审:李欢哥

复审:单丽

终审:徐斐、姚熠



版权所有:汕头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